文档介绍: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幽门螺杆菌(Hp)是位于胃粘膜中的螺旋状细菌,当其在粘液中以存活状态出现时,脲酶便将存在于胃中的尿素转化成碳酸面揭示了根除Hp治疗的益处,而Hp感染诊断的正确与否是日后根除Hp治疗的关键点和先行者。
诊断Hp感染
目前随着医学进步,我们在Hp感染诊断方面已相继开发出多种检查方法,根据取材是否对患者机体造成创伤,将Hp的诊断方法分为两类,分别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检测[4]。
1、侵入性检测
侵入性的检测方法:指依赖胃镜取材的检测方法,此种方法准确率高,但存在活检标本采样致损伤和病灶分布不均的缺点。
“金标准”,其特异性可高达100%,并可为细菌耐药提供相关资料,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指导临床用药。但细菌培养成功与否条件较为苛刻,需要一定的实验室条件,并且标本转送培养需专门的转送液以及保持低温,所需费用亦较高,现多用于科研,目前临床推广较为困难。
“金标准”,通过改良的Giemsa染色、Genta和常规HE染色以外的Hp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等相关染色方法,能够证实感染、炎症程度及相关病理改变,临床上较为常用。采取此类方法可长期保存切片,对进行Hp感染的程度及其与组织炎症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等回顾性研究有较大帮助。但实验室不同染色方法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5],观察者的经验和技术及不同菌落的密度不同也会造成较大的相关结果差异。
,是临床上侵入性试验中诊断Hp感染和证实Hp根除的首选方法,其敏感率>97%,特异性>92%。因其依赖Hp产生的尿素酶,故可反映Hp感染的活动性[6]。虽然菌数量、胆汁反流、观察时间等因素均容易影响检测结果,但其具备操作简便、费用低的优点。
非侵入性检测
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与前者相反,是不需要依赖胃镜的检测方法,此种方法准确率稍差,但为无创操作,一般不受病灶分布不均的影响,患者易接受,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13C-UBT或14C-UBT),检测Hp感染的原理为:摄入13C或14C标记的尿素后在胃内Hp的尿素酶水解,产生氨和标记的CO2,后者被吸收入血,通过血液循环从呼气中排出,可被相关仪器检出。该方法是具有简便、实时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阳性率>95%且准确性高。但在胃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中应用时,该试验检测准确性下降,可造成假阴性和假阳性。目前国际上较为推崇UBT,认为单项试验就能够评估抗Hp治疗后的疗效,可作为临床上Hp检测的“金标准”[7]。
,感染者的血清中出现抗Hp的IgG和IgA类抗体[8],通过血清学试验可以检出。该方法可反映一段时间内Hp的感染情况,不受近期用药的影响,但不能完全反映Hp的现症感染情况。由于Hp感染一般都不能自行
消失,如未经抗Hp治疗,Hp抗体阳性即提示有Hp现症感染。目前常用的试验是用ELISA方法定性检测血清中抗Hp抗体IgG。试验阳性表示曾有或目前存在Hp感染。这一试验多用于Hp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但由于根除Hp感染后,血清抗体滴度下降缓慢,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