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茭白栽培模式及关键生产技术探讨.docx

格式:docx   大小:32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茭白栽培模式及关键生产技术探讨.docx

上传人:haha 2022/3/17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茭白栽培模式及关键生产技术探讨.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程大大提前,设施条件越好,采收期越早,双膜栽培模式生育期提前最为明显,比露地栽培提早1个月采收,双膜栽培与大棚栽培2种模式之间差别1周左右,小拱棚和地膜栽培模式差别不太明显,地膜与露地栽培相差7~10d。
2关键技术要点
。选择田间生长势较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优质、高产的当地主栽品种浙茭2号、龙茭2号、浙茭7号、余茭4号等。。定植前翻耕整地,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定植时间。一般6月下旬至7月中旬(浙茭7号、浙茭2号等品种6月底7月上旬,龙茭2号7月中旬),选阴天或傍晚定植。定植前先割叶,留35~40cm叶鞘,每穴种植1~2根,~,株距50~60cm,每667m2定植1010~1200墩。。①施肥管理移栽活棵后,结合搁田后上水5~10cm,每667m2施10kg尿素,促根促叶;8月下旬,每667m2施350~400kg腐熟农家肥(腐熟鸡粪),促进壮秆和分蘖;9月中旬,每667m2施20~25kg三元复合肥,为孕茭打好营养基础;9月底10月初,看苗情每667m2施三元复合肥15~20kg,促进茭白长大,提高产量。实际生产中施肥量和施肥次数根据苗情长势酌情增减。②水分管理定植后灌水15~20cm护苗,活棵后放水搁田,一般老茭田定植后7~10d、新茭田定植后15~20d,搁田程度以“泥不陷脚,土面开裂缝”为好。以后保持水层,并干湿交替,直至孕茭。孕茭至采收期保持深水层,分蘖期和孕茭期保留浮萍,降低水温。。①不同模式保温措施不同模式覆膜和揭膜时间不同,具体见表1。大棚+地膜和大棚栽培模式:12月下旬齐泥割掉已枯死的茭白茎叶,集中处理。盖上大棚膜后,~,闭棚增温促进出苗。出苗后注意通风降湿,防止棚内湿度过高,一般在早上揭膜通风,下午闭棚保温,大棚两边交错开口,通风口经常更换,促使苗势均匀,通风时间长短根据气温情况灵活掌握。4月揭掉裙膜和大棚膜,进入露地管理阶段。棚内地膜覆盖期间,温度较低,一般为全封闭状态。小拱棚和地膜栽培模式:覆膜期间,如遇高温天气,通过两头和中间揭膜通风,以免高温灼伤植株。②压墩和疏苗因生育期不同,导致每种栽培模式的压墩和疏苗时间也有差别,压墩和疏苗时间最早的大棚+地膜栽培模式,其次是大棚栽培,再次为小拱棚和地膜栽培模式,露地栽培模式最晚。每种栽培模式定苗的方式均为“一压两疏”,即在苗高30~40cm时压墩,清除瘦弱苗,用泥土在苗丛中间埋压,使苗均匀分布于泥土边的圆形四周,每墩保留苗数20~30根,压墩后半个月,再疏苗一次,双膜和大棚模式每墩保留苗数20根左右,其他3种模式每墩保留苗数20~25根,孕茭结束后再疏苗一次,疏苗的同时掰掉老叶,以减少病害的发生[2](表1)。③施肥管理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长势灵活施肥,长势弱的早施、多施,长势好的少施、迟施或不施。大棚+地膜和大棚栽培模式中,一般双膜比大棚栽培模式早5~7d施肥。2月中下旬,当苗高10cm左右时,每667m2施25~35kg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