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nracyx 2022/3/17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观察的范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第80--81页。
教材分析:
《观察的范围》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观察的范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第80--81页。
教材分析:
《观察的范围》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通过美羊羊看车、行驶的汽车看到的大楼范围、路灯下的影子等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模拟等探究活动中体会到将眼睛、视线和观察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这一变化过程。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这一内容学生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远处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和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 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识别从不同的位置拍摄到的图片和先后顺序。
教学目的:
知识和技能: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和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和方法: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和别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和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作业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故事,导入新课.
播放《坐井观天》动画。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观察的范围不一样和他们的观察点有关系]
看来观察的范围是会变化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
活动二:画一画,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课件出示)美羊羊分开了青青草原,。
2.探究交流、质疑问难。
同学们,你们能帮她想个好方法吗?
3.自主操作、感知发现。
学生讨论,在学习单上画一画,,明确视线、观察点、阻碍点等概念并板书,得出确定观察范围的方法.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为数学中的“线”,,实际动手画一画,画出草图。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将体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美羊羊爬得越高,看到的车越多,这正是运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美羊羊想看到更多的车,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单上试画,画完后请同学展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和全班交流,在已有的根底之上,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交流讨论、总结新知.
比较三次的结果,有什么发现?
小结:爬得越高,看到的范围越大。这好似和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