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力学名词审定工作访谈录.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力学名词审定工作访谈录.docx

上传人:青青松松 2022/3/17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力学名词审定工作访谈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力学名词审定工作访谈录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 在位于中关村的中国科学院力学所, 我们编辑部一行三人有幸拜访了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三位元老: 现任第三届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朱照宣教授、 副主任王克仁研究员与副主任金和编色的批注。看着纸稿,委员们群策群力、严谨认真、不辞辛劳的场景油然浮现眼前。
科技名词有其系统性 《力学名词》(第二版)补充了一些名词,以完善力学名词的系统性。 其中很多是在给名词加定义过程中觉得应该补充的。 “没有定义的时候, 觉得一个词是否收录是两可的, 但一写
定义就会发现,从系统性的角度来看,它是应该或不应该收的。 例如,第一版只收了 ‘保守力 ’,未收‘保守力场 ’,我们在写定义时方才察觉到,‘保守力 ’是从 ‘保守力场 ’而来的,无‘保守力场 ’就无所谓 ‘保守力 ’,先有 ‘保守力场 ’再有 ‘保守力 ’,所以 ‘保守力场 ’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应该加进去。又如,第一版只有 ‘静摩擦 ’,没有 ‘摩擦 ’,也没有 ‘最大静摩擦力 ’。要把 ‘静摩擦 ’的定义说清楚,就要先定义 ‘摩擦 ’和‘最大静摩擦力’。再如,第一版收有 ‘应力 ’‘应变 ’,未收 ‘应力分量 ’‘应变分量 ’,这是
两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在这次做定义工作时认识到有列入的必要。 ”
关于学科间的协调, 朱教授讲道: “力学与数学、 物理以及方面的学科都有联系, 很多名词需要和相关学科协调, 以前我和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赵凯华教授经常碰面, 有很好的沟通。 但有时候学科间的沟通协调并不容易, 需要全国科技名词委从更高的一个层面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比如 ‘向量 ’和 ‘矢量 ’,数学界和物理界的叫法不一致,到现在仍各说各的。 ”
王克仁接着讲道: “除了某个学科的名词要自成系统外, 整个科技名词的审定也要充分重视科技名词的系统性。 理想状态下的名词系统像一棵树,先有主干,再有分枝,分枝上再有更细的分枝。而实际情况远比树状系统复杂,分枝之间还有联系,形成网状,这使得名词审
定工作从宏观的学科分类到微观的具体名词的审定和不同学科间名词的协调,都更具难度,须对各种情况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到名词的系统性问题。 ”
科技名词要遵从汉语的特点 通过多年的名词审定工作实践,几位先生认为,搞中国的术语工作,国外的术语学理论固然可以借鉴,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要以科技文献中的语言实践为基础。
朱教授说:“术语是语言的一部分, 不同的语言具有各自的特点。汉语最大的特点就是汉字是表意文字, 是方块字,与英语等字母文字的构词方式、字词渊源等均有不同。而且,汉语和外文中名词的内涵、外延有的时候并不完全对应。 比如 ‘力学 ’一词译自英语 mechanics,它源于希腊语 μηχανη(机械)。mechanics 在 19 世纪 50 年代作为研究力的作用的学科名词传入中国时,译作 ‘重学 ’,后来改译作 ‘力学 ’,一直使用至今。在英语中, mechanics 是一个多义词, 既可释为 ‘力学 ’,也可释为 ‘机械学 ’‘结构 ’等,相应的 mechanical 可译为 ‘力学的 ’和‘机械的’。在欧洲其他语种中, 该词的语源和语义都与英语相同。 但汉语中找不到这样一个多义词, 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