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精选】朱熹家训.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选】朱熹家训.docx

上传人:小果冻 2022/3/18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选】朱熹家训.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选】朱熹家训
朱熹家训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也,恭也。夫之所贵也,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可以有所心得。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论纷乱错杂的,就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当中取舍。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单独列为一说,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明显含义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拟道理就已经自动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好似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成认的说法所否认而不能成立。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观察动态的,像加工坚硬的木头,先加工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加工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但凡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沉着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
“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莫假设教了一首生书. 即令读三十遍。令其写字. 以养其气。字毕. 令将昨日所教生书. 读二十读。又令少息. 再读前日所教者二十遍。仍少息. 再读前一日所教者二十遍。又读前二日者二十遍。总共一百十遍。连生书共读五首。凡学生清晨. 一到书房. 不许温读。即令其前背五首背起. 连背至今早应背之书止. 共背五首。是一首书. 读过五日。又背带背五日. 然后歇。是在学生口中****熟十日. 可以永久不忘矣。
-- 清·陈弘谋?养正遗规?

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嚮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 其义自见。谓熟读. 那么不待解说. 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 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 那么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 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 清·陈弘谋?养正遗规?

读生书。莫待温时熟。言初读时. 必使透熟. 终身不忘也。又云. 读温书好象生时读。言已精熟. 惟恐趁口读过. 必须字字清楚. 句句体认. 如读生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