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管理决策研究报告
理论篇虚拟经营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潮流和方向
管理企业就是在创作艺术
案例篇朗思公司实施新产品计划的案例分析
从案例学习该用现金还是用土地使用权出资?
操作篇究竟何谓知识管理?怎样实施?
如何面对企业的“灭顶之灾”?
点评篇从华为股权争论看员工持股制度)
渠道的建立已成为影响销售的关键
人物篇潘石屹:一个有争议的地产精英人物的管理思路
参考篇专家:中国企业治理结构存在很大风险
黄光裕套现的“资本之手”
中技集团公司的人员管理机制
企业文化的5大新特征
优秀团队组建12321法则
未来人才管理的三个新观点
管理感悟:诚信正成为一种生存技能
【理论篇】
虚拟经营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潮流和方向
作为一种能够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导入产品的解决方案,虚拟企业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本文在深入研究虚拟企业及其经营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科学地构建了一套虚拟企业的创建方法以及虚拟经营的实用运作模式,它不仅有助于丰富虚拟企业管理理论,而且对虚拟企业的迅速发展具有指导和推动作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消费需求日新月异,身处经济全球化、网络化时代的企业,只有敏锐掌握市场脉搏,建立高速灵活、富有弹性的动态组织形式,适应变革时代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虚拟经营”作为一种能够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导入产品的解决方案,就是迎合了这一历史使命应运而生的时代产物。
一、虚拟经营的内涵及其背景分析
虚拟经营的“虚拟”,指的是企业在部分甚至多个实际要素(如场所、资金、技术、人员、渠道)缺省的情境下,达到全要素状态下预期的运作效果——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主体,为获取竞争优势的放大,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突破传统企业的有形界限,对企业的结构及功能模块进行“剪辑”与“合成”,仅仅保留最关键、最具优势的功能,而把一般企业该有的其它要素“虚置”,并通过各种方式与外部的优势资源进行链接和整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自有资源的效率。也就是说,虚拟经营是由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甚至是同行的竞争对手,通过信息技术联成的临时网络组织,其止的是共享技术,分摊费用,满足市场需求。
虚拟经营是一种运作灵活的新型企业模式,与传统企业有着许多不同之处,详见表1所示。
虚拟企业和传统企业的比较
类别
传统企业
虚拟企业
组织形态
固定结构
项目导向
组织结构
金字塔式
扁平化
流程
接力棒式分段
交互式合作
控制
行政命令
合作精神
运作
物质流
信息流
企业之间的关系
竞争环境
合作双赢
显然,虚拟经营是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发展的产物。首先,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形成,推动了资金、技术、信息、人才、产品的全球性流通,从而一方面使企业面对的市场迅速扩大,另一方面使企业间竞争强度急速攀高。面对活力和压力并存的市场,许多企业由于走不出资源稀缺的必然性局限,他们的处境往往是或有市场规模却遭遇技术障碍,或有项目前景但陷入资金瓶颈,或有技术水准却不具销售张力,等等。市场需求要求企业必须具有简单灵活、反应快速、高效输出、柔性高强等素质,企业必须找到一条快速“自我增强”以应对市场变化的新生路。虚拟经营这种以借助外部资源为特征的经营模式,就是顺应这一时代需要而产生的。其次,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为虚拟经营管理模式的运用提供了实现条件。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因特网已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它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支点”,可将电脑虚拟的现实营运场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传感器作用于用户,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交互式视景仿真效应,实现远程交流、互动设计、业务谈判、成交结算等功能。并可在厂商、顾客甚至竞争对手间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促使企业间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要素合理组合,从而为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提供了强大支持。虚拟经营作为一种创新的管理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上大举推进,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技术进步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虚拟经营已逐渐成为21世纪一个重要的企业运作形态。据《财富》报道,美、英、法、日等发达国家虚拟运作极为活跃,跨行业、跨地区的虚拟企业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长,这些虚拟经营已形成2500亿美元的生产规模。美国莱赫大学亚科卡研究所纳古尔预言,在21世纪的头15年中,虚拟经营将有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世界市场上。
二、虚拟组织的构建原则
虚拟组织内部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必然不同于一般企业,但一般都遵循如下的创建原则。
(一)虚拟组织的最简形态
虚拟组织的最简形态见图1所示。图1 虚拟组织的最简形态
顾客
公司
顾客的顾客
供应商
(二)围绕核心能力构建虚拟组织在虚拟合作前,团队应详细审察自身所处环境,洞察优劣势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