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生活在别处》及《小说的艺术》读后感范文77.docx

格式:docx   大小:48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活在别处》及《小说的艺术》读后感范文77.docx

上传人:xwbjll1 2016/12/17 文件大小:4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活在别处》及《小说的艺术》读后感范文77.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说的艺术》读书笔记金融学院保险1401关慧华20141704209自认为是一个热爱小说的女生,从三毛的《撒哈拉沙漠》、老舍的《骆驼祥子》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安娜卡列尼娜》,都一字不漏地从头读到尾。也认为,小说是不同于现实,在这个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是需要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来填补内心的空白,给予心灵的慰籍。但直到我读到这本《小说的艺术》,我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产生了新的看法。“每部小说都在告诉读者:’生活比你想象的复杂’。”《小说的艺术》一书的开篇是《受到诋毁的塞万提斯的遗产》,其篇幅不长,但该文却气势磅礴、字字珠玑,阐明了小说之艺术和真理即是小说本身的小说观。而这恰是唯一正确的小说观,与之不符的观点,我认为统统都是错误的。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小说是那种作家突发的灵感,然后在这种灵感的驱使下,写出一部在某些方面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小说,而大多都是虚构幻想出来的。凡是那些我觉得很抽象,或者根本没有写到实质性的东西的小说,我一般是不看,这也使得自己错过了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所提到那些充满历史革命意义的小说。诚如米兰昆德拉所说的,每个小说家的作品都隐含着作者对小说历史的理解,以及作者关于小说究竟是什么的想法。比如在塞万提斯的时代,小说探讨什么是冒险;在塞缪尔·理查森那里,小说开始审视“发生于内心的东西”,展示感情的隐秘生活;在巴尔扎克那里,小说发现人如何扎根于历史之中。在乔伊斯那里,他开始探索无法抓住的现在的瞬间;在普鲁斯特那里,他开始探索无法抓住的过去的瞬间;所以这些伟大的作家,在整个小说的发展历史中都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总是以一种能够带有自己特色的小说的形式为人们所记住。正是有他们的创造才会有如今如此丰富多彩的小说的世界,可以说比我们真实生活的世界还更加的丰富多彩,比我们现实社会中某些的现象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所以有人说小说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而小说之所以能以这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存在我们的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很大一个方面在于它具有它本身内在的一种精神,即一种小说的精神。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笛卡尔之后的欧洲,人被理性所累,结果却成了各种异化力量的掌中物,存在和生活的本真在台面上退下,常被遗忘。但那只是一面,而另一面,在台面底下,则是上帝退场之后伟大的欧洲小说传统。小说里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成千上万个破碎的相对真理。小说的意义,就在小说本身,在小说所描述的具体而模棱两可的人物、处境和感受,而跟可以总结出来的堂皇说辞背道而驰。小说所指引的,只会是一条永不消散的生存雾霭中的小路,不会是明晰的康庄大道。简单说,你看了一本小说,别人问你这本小说讲了什么,你如果在复述情节和人物之外还能说出别的话,那么你根本没有体会“小说的艺术”,或者你看的根本就不是小说。诚然,米兰·昆德拉是在当代欧洲的语境中定义小说,但就其不作泛化的根本性说,他所说的,就是小说的绝对真理。但我们多数人却被绑在“意义”这根大柱子上脱不了身。从上层话语一直不断强调的阶级和道德归罪到语文教育中的各种中心思想总结,有什么意义啊,中心思想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啊,中心思想是什么!我们看旧版本的翻译小说,前面都会有一篇政治正确的可笑序言,就是在那样“正确解读意义”的掩盖下,小说文本本身的复杂性得以合法地上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