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docx

格式:docx   大小:32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aba 2022/3/18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5 页 共 15 页


  总之,如果把人类的历史比作是一段历程的话,《中国美术简史》作者的工作是从美术的角度把这段历程中的美捡起来,装起来,留起来;而李泽厚先生则是梳理了一遍历程中不同领域的美,加以整合,另辟蹊径,建筑了一条旅游专线。因此,前者全面广阔,后者以少胜多;前者可谓历程的美,后者才是《美的历程》。
  二、文辞之美及如何看待文辞之美
  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具有文辞之美固然是好事,值得我们去学****欣赏与借鉴,但是,艺术作品的分析与研究归根到底是要进行技法、风格的探求,应当从艺术发展的自律性、他律性中去审视。而不是在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的状态中去做文学语言的串联和无聊的形容词的堆砌。吴冠中说: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同样,脱离了思想意义和态度倾向的文辞之美,其价值一样等于零。这是我的文辞观。
  《美的历程》是兼具思想之美与文辞之美的典范之作。现尝试梳理本书第一节《龙飞风舞》逻辑框架,并以此为例谈其内容的充实性和逻辑缜密性。
  通过阅读本节内容,不难梳理出这个逻辑,进而也就领教了李泽厚先生行文内容的充实性,逻辑的缜密性。其实,读完《美的历程》,就会发现,这种逻辑架构全书随处可见。也正因为如此,读本书才犹如听故事。当然,梳理逻辑的意义不是为了逻辑本身,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其内容和意义。










  读完《龙飞风舞》,我写了一段话:自发时期的艺术,往往没有艺术心理,徒有艺术的形式,而它们之所以被视为艺术,是因为欣赏者的审美态度。这个审美态度,后来又促进了艺术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
  三、从狞历的美谈审美领域的丑
  《美的历程》中在谈到青铜器纹样装饰时,说到:
  各种各样的饕餮纹样及以它为主体的整个青铜器其它纹饰和造型、特征都在突出这种指向一种无限深渊的原始力量,突出在这种神秘威吓前面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
  它们完全是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它们给你的感受是神秘的威力和狞历的美。
  这种畏怖、恐惧、残酷、凶狠、变形、可怖、狞历等词汇所描述的特征在本质上并不是美,而是丑。但是我们明显感觉到李泽厚对此非但没有持以否定的态度,反而创造性地提出了狞历的美这一著名的概念。










  生活中本来很丑的事物,缘何在审美的领域成了美的化身呢?《美的历程》从艺术发展的他律性上做了解释。我想从另一个维度谈论这个问题:
  第一、从艺术创作来讲,艺术创作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艺术家从体验到构思,从观察物象到形成意象,尽管取材于丑,却也是经过了自己的提炼与加工。只要这个过程存在,就免不了艺术家对客观物象的审美地剪裁。
  第二、从艺术作品来讲,艺术形象是艺术意象物化的结果,符合审美规律。所以,艺术作品中的丑不能等同于自然生活中的丑。这里的丑只能视作美的丰富与拓展,而不能视作美的否定与反叛。
  第三、从艺术欣赏来讲,美带来的审美不需要绝缘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利害关系;而丑带来的审美却需要绝缘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利害关系。据此可知,只要割除这种厉害关系,丑就能够转化为美。艺术理论中所谈的审美无功利,俗语中的距离产生美都能说明这个问题。所以,饕餮之美也好,狞历的美也罢,作为审美的质素,只有在今天才得以成立。而在当初,它们只是血与火的野蛮年代中的统治者统治人民的手段,是人民望而生畏的恐怖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