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孟子读书笔记.docx

格式:docx   大小:40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孟子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lajie 2022/3/18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孟子读书笔记.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修身完毕,就该注重家庭了。孟子的眼光不在小,他指出,要把对于家中老幼的关怀推而广之。孝悌友爱,依礼而行,才能家和万事兴。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主张“以民为本”,可以说他较早发现了人民的力量。在孟子看来,治理国家是需要一套方法的。推行王政,“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对于君臣,“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主治理国家固然不易,贤才辅佐也是稀罕。中国封建历史那么久,鼎盛有之,衰微有之,也不全是没有按照孟子他老人家所吩咐的去做之错。朝势王权,素来纷杂风云,并不是愿景中的朦胧。










读《孟子》,可以收获很多独到的为人处世的见解。至于其实如何,毕竟人各有不同,人生的精彩也是在此,遇见不同。在现代社会,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他人,就应该来之安之,只求无愧于生命的真谛。
篇三:孟子读书笔记字数5000+
读《孟子》有感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著书,〈〈孟子〉〉七篇就是其中一本著作。
看〈〈孟子〉〉一书,文气磅礴,真真如滔滔黄河,一泻千里,万里长江,白浪滔天,可谓流传千古,泽被后人。虽然其文讲究格式和修辞,但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他的精神修养和思想。对孟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采纳他的政治主张的实际行动和为自己的远大抱负所付出的努力深感敬佩;在敬佩之余,自己也受到了鼓励和获得了动力,对孟子的思想与现代人的思想不谋而合之处,亦无比惊讶;对孟子在说服力和口才也一样向往。










组成孟子思想的主体是伦理学思想。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植根于伦理学思想的沃土上。
论理学,也可以说是社会关系学。就家庭关系方面,我感悟最多。孟子对“孝”的理解,也并非后来儒教所形成的对“孝”的严格要求那么异化色彩浓重。孝悌在“礼”的形式上表现为“亲亲”和“从兄”,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在〈〈万章章句(上)〉〉中,孟子极口夸耀舜对父母的“孝”所表现出的“怨慕”的态度,认为“大孝终身慕父母。”也就是说,“孝”不能只体现在行为上,更要体现在心里。只体现在行为上,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感情亲洽,那就是“养口体者”一类;真正的孝应当“事亲若曾子”那样地“养志”(〈〈离娄章句(上)〉〉。
交友作为社会关系学之一,同时也是我们这个年龄段应该探索、学习的社会关系之一。孟子在〈〈万章章句(下)〉中说:“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他主张应以“德”为重而“不可以有挟”,应该注重自我品德修养。


第 7 页 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