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一个贵妇人的画像.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个贵妇人的画像.doc

上传人:jd234568 2016/12/18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个贵妇人的画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美国文学史作业(一)《贵妇画像》中的女性话语权院系:外国语学院教师:赵云梅姓名:殷老涛班级:11级英本2班学号:110350243《贵妇画像》中的女性话语权摘要:《贵妇画像》在世界文学史上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历来就是文学评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拟以《贵妇画像》中的女性群体形象为切入点,结合当时男权社会的话语权特征,指出伊莎贝尔?阿切尔等人虽有女权主义意识和追求,虽然个性张扬,但从其潜意识中的女性化概念和所做的种种选择分析,本文认为她们所拥有的女性话语权该打个问号;女主人公伊莎贝尔的话语权尤其该受质疑,其实她始终在社会的女性化要求和她自己的女权主义追求之间协调着,以期尽可能达成二者之间的和谐,但没有成功。只要社会体制不改变,只要性别定位仍然是传统的固有模式,女人的话语权就不可能成为现实。中国论文网/view-:女性化现象女性话语权自由独立《贵妇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早期代表作,以细腻的心理刻画而著称,其在世界文学史的影响经久不衰,文学评论界已从各种不同角度对该小说进行了深入研究。WilliamStein(1959)、NancyCott(1978)、JeanneDapkus(1997)等人从心理分析角度对该文本进行解读;teNiemtzow(1975)、Schriber(1976),以及陈丽(2007)从女权主义视角研究;HaroldBloom(1987)主编的论文集则从爱默生的自力更生原则解读伊莎贝尔;代显梅和方亚中分别在《当代外国文学》和《世界文学评论》上发表了题为“痛苦?知识?责任――论《一位女士的画像》的结尾”及“伊莎贝尔的女性悲剧:一种运用依利加雷理论的解读”的论文,前者探讨了伊莎贝尔回归其原先婚姻的心理动机,后者则用依利加雷理论解读该小说,认为伊莎贝尔的人生是一个悲剧。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但从传统评论界来说,《贵妇画像》中的伊沙贝尔?阿切尔似乎已经以一个独立自主、追求自由、热情而又充满好奇心的形象定格了,女性话语权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笔者再读《贵妇画像》时发现女主人公极力倡导的女性自由独立观点夹杂着许多无奈和痛苦,这跟当时男权社会盛行的女性化现象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拟以《贵妇画像》中的女性群体形象为切入点,结合时代话语权特征,指出伊莎贝尔?阿切尔虽有当时的女权主义意识和追求,但从其潜意识中的女性化概念,从其对婚姻的包容程度,以及最后的选择分析,笔者认为她所拥有的女性话语权应该打个问号。她始终在社会的女性化要求和她自己的女权主义追求之间不停地协调着,以期尽可能达成二者之间的和谐,但她没有成功。一、女性化现象亨利?詹姆斯时代的女权主义者坚持认为性别是一种社会构建,或者说男权文化的一种构建。这种文化只会把女人塑造成更称职的家庭服务员,更称职的“家庭天使”,以更好地满足男人的需要。①当时的社会把“生意”(business)等同于“生活”,而且认为这是男权社会中的决定性存在(presence):男人=生意=生活=存在;以此推断,女人=取乐=死亡=缺失=否定。②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很少享有任何合法权益,她们通常被边缘化,被贬值,而且往往被排斥在父权社会之外。③《贵妇画像》中的女人们也逃避不了这种文化模式,婚姻和财产成了她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和永恒主题,只是因为伊莎贝尔的女权主义话语貌似强烈,读者的阅读注意力趋于分散而忽视了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