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体温异常及管理
正常体温调节
环境温度低,体温下降时
收缩体表血管降低体表温度,减少传导、对流和辐射
使体表血流向脂肪层下,发挥皮下脂肪隔热作用
寒战,机体产热增加
环境温度高或大量运脂肪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心肌梗塞 脑溢血/脑血栓
蛛网膜下腔出血 其他颅脑损伤
无结石胆囊炎 酒精/毒品戒断
输血/血小板 痛风
肿瘤 药物反应等
发 热 对 机 体 影 响
增加代谢率(体温上升1℃,代谢率增加10%)
增加机体氧耗(VO2)、心率、心输出量、组织灌注
增加蛋白质分解,加强抗体和细胞因子产生
增强抗菌能力,促进伤口愈合
发 热 处 理
根据致病因素(感染/非感染)区
别对待,适度发热有利于机体康复
首先要明确:
℃
除非有感染,肺不张不引起发热
适度发热有利于机体恢复
若非颅脑损伤、心血管疾病或体温超过40℃
一般不用降温
冰袋
降温毯
蒸发设备(电扇、酒精擦浴)
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口服)
吲哚美辛(消炎痛,100mg直肠给药)
必需注意
冰袋、
降温毯
体表温度下降
外周血管收缩
血液流向
机体深部
机体中心温
度反而升高
因此, 蒸发(风扇、酒精擦浴)效果优于冰袋和降温毯
降 温 措 施
热休克(Heatstroke)
高龄人群
运动员参加持久运动,特别是在高温天气
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环境温度较高(比如在小汽车内)
婴儿正发热,且包裹较多衣物
抗胆碱能药物或酒精作用
临 床 表 现
心动过速
严重呕吐和腹泻
骨骼肌抽搐、痉挛
低血压 、低循环血量
广泛细胞损伤引起横纹肌溶解
急性肝、肾、凝血功能障碍
谵妄、定向力障碍、昏迷
一般处理(A、B、C)
气道:意识丧失或抽搐,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呼吸:先供100%纯氧,然后根据氧合情况调整
循环:常出现低血容量和低血压,快速液体复苏。心功能 抑制可加用正性肌力药
监测:使用较高读数的体温监测设备
实验室检查:血气、血糖、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
紧 急 降 温
转移患者至阴凉处平卧
脱去衣物,抬高下肢
持续凉水或酒精擦浴
持续吹冷风(保护眼角膜)
α受体阻滞剂(氯丙嗪)
胃或膀胱冰水冲洗
血液滤过、血液透析
中心体温迅速降至40℃以下
其他治疗措施
监测尿量
输血制品,纠正凝血功能紊乱
血液透析,纠正钾、钙、磷等电解质紊乱
,预防肌红蛋白尿引起肾衰
积极治疗抽搐、寒战
研究认为丹曲林对热休克治疗无明显效果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
发 病 原 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有50%几率将致病基因传给子代
RyR1(钙释放通道)基因突变
接触触发因素
触发因素常与麻醉有关,主
要是吸入麻醉药和司可林
非麻醉因素少见,主要有剧
烈运动、肌肉创伤、感染、
甚至精神应激
发生恶性高热反应时,钙离子经突变的Ⅰ型ryanodine受体(RyR1)从骨骼肌
肌质网快速释放。肌质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导致咬肌和其他肌肉剧烈收缩,肌肉代谢
增强,产生大量热量和乳酸,以及横纹肌溶解,引起一系列严重症状
临 床 表 现
发 病 机 制 相 应 表 现
肌浆钙离子升高 咬肌痉挛
全身肌肉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