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屠呦呦人物素材.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屠呦呦人物素材.docx

上传人:maritime_4 2022/3/2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屠呦呦人物素材.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屠呦呦人物专题阅读
导语
呦!她终于获奖啦!成为获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第一人!
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特设仿造西药或制造衍生物、从中药中寻找抗疟药、制造驱蚊剂等几大课题组,组织了来自60多个研究机构和单位的5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研发,这其中就有来自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她被分在了中医药协作组,主要从中医角度开展实验研究。
解决问题的转折点,在经历了第190次失败之后才出现
实验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光调查收集这一个过程,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便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并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他们以鼠疟原虫为模型检测了200多种中草药方和380多个中草药提取物。这其中,宵蒿素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
宵蒿素是来自一种菊科艾届植物的提取物,屠呦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它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68%。但这个抑制率十分不稳定,甚至在后续的实验中,抑制率显示只有12%-40%。对此屠呦呦猜测,低抑制率可能是提取物中有效成份浓度过低的原因造成的。于是她着手改进提取方法。通过翻阅古代文献,特别是东晋名医葛洪的着作《肘后备急方》中的“宵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她意识到常用煎熬和高温提取的方法可能破坏了背蒿有效成分。
不出所料,改用乙酰低温提取后,研究人员如愿获得了抗疟效果更好的背蒿提取物。“1971年10月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酰制取背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是在经历了第190次失败之后才出现的。”这一步,至今被认为是当时发现宵蒿粗提物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首先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
后来,为了获证宵蒿素对人体疟疾的疗效,屠呦呦等人首先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实验效果十分喜人。随后,屠呦呦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21位感染了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背蒿素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非常成功。
宵蒿素对恶性疟疾、脑疟强大的治疗效果,挽救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数白万人的生命,饱受疟疾之苦的非洲人民称之为“中国神药”。“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痈和压力、并挽救上白个国家数白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员露西•夏皮罗如此评价发现宵蒿素的意义。
屠呦呦因此被称为“宵蒿素之母。
贡献无法泯灭
“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还有我的团队,还有全国的同志们。”屠呦呦在荣获拉斯克奖时说,“这是届于中医药集体发掘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其实,无论蜚语再多,屠呦呦的科学贡献都无法泯灭。正如曾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饶毅所说:最重要的是,这些药物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我们应该推崇他们的工作、肯定他们的成就。科学,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
一个特殊的科研者,带给我们多维度的思考
就在2011年,屠呦呦获拉斯克奖后,在一片叫好声中,人们渐渐发现了这位卓越的女科学家区别于传统意义中获奖者的独特之处,她既没有博士学位、留学经历,也不是两院院士,只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一名普通的研究员。这甚至引发了人们对于我国科研经费、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