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孕产妇心理保健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67页
概论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开始关注心理因素对孕产期过程的影响,孕妇的精神心理因素成为影响分娩的四个因素之一。一个无异常情况的不要没出生就口口声声喊儿子,这样暗示您很喜欢儿子,给孕妇增加心理压力,担心如果生下的是女儿,丈夫是否会不高兴,是否会对她冷遇。在生活上要给予帮助、体贴、照顾,孕早期有择食反应,丈夫既要满足其需要,做些可口的饭菜又要限制其暴饮暴食,孕妇腹部不断增大,活动受限,丈夫要给予帮助,比如剪脚指甲、系鞋带等,多陪孕妇散步、观花赏景、多听音乐,通过腹壁和孩子情感交流,和妻子一起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使妻子有一个平静、安祥、幸福的心境,以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和分娩期顺利。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67页
妊娠期妇女的心理保健
孕妇自己也应有健康愉快的良好心境,学会克服不良情绪,特别是焦虑情绪所发生的危害,首先要独立自信,不要无端担忧,其次是思想放松,怀孕要经过许多过程,早孕时要经过早孕反应,分娩时要经过阵痛是自然现象,如果害怕,情绪过分紧张,给自己的紧张和痛苦反而会更大。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67页
妊娠期妇女的心理保健
生男生女是自然选择,对家庭生活琐事也要胸襟开阔,避免生闷气和发怒,同时孕妇还要尽量不看有恶性刺激的电影和电视以免引起过度的情绪波动,只有这样保持乐观良好的心情,才能使胎儿健康发育。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67页
妊娠期妇女的心理保健
妇产科医护人员应通过与孕妇谈心,摸清其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细致耐心的解释工作,加强孕期保健,开展孕妇学校,使孕妇懂得妊娠的生理卫生知识、早孕的征象、孕期母体的变化、孕妇情绪对胎儿的影响、乳房护理。同时还应进行宣教工作,使孕妇懂得孕期保健的重要性,使其主动定期产前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67页
妊娠期妇女的心理保健
在妊娠晚期还要教会自数胎动的方法,以便随时掌握胎儿的健康状况,从而保证孕妇的心身健康。对入院的孕妇应热情接待,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带她熟悉环境,细心讲解待产与分娩的有关知识,使其对产程有所了解,讲明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对恐惧心理,应以亲切的语言、温和的态度耐心地解释,以真正同情心,多给一句安慰和鼓励,让其有依托感觉,对分娩全过程心中有数,增强对分娩的信心,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以最佳心理状态顺利分娩。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67页
妊娠期妇女的心理保健
妇女妊娠期是一个特殊时期,做好妊娠期心理保健,可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和合并症,可缩短产程,降低难产率,减少产后并发症,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还可以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67页
分娩期
心理特点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67页
影响分娩的心理因素
分娩是一自然生物学过程,然而在人类,分娩往往构成重大的应激事件,尤其对产妇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变化,而焦虑和抑郁是心理应激最常见的反应。适当的焦虑可提高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可伴随有交感神经系统适度激活,对适应环境有益。而过度的焦虑不利于适应环境,抑郁通常是人们经过反复应对而不能奏效,从而备受挫折的结果。过度焦虑或抑郁可导致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及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改变,使宫缩减弱,是助产率增加和产后出血增加的一个可能因素。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67页
心理因素对产程的影响
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和焦虑心理,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功能紊乱,影响了正常的子宫收缩。焦虑使体内儿茶酚胺增高,子宫收缩力受到影响。同时这种心理状况影响饮食纳入,又消耗大量体力,进而能量不足、内分泌紊乱、电解质异常,均可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力,产程延长。有实验证实,猕猴在紧张情况下胎盘血流量减少并可发生胎心率的改变。所以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和焦虑可以引起心理性难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产后抑郁症等。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67页
对孕产妇进行心理咨询与指导
分娩过程具有丰富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参与,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分娩接生的技术问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经开始关注社会及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
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67页
对孕产妇进行心理咨询与指导
因此,产科医护人员应该十分重视孕产妇的心理状态,不但要排除其生物性难产因素,同时也应洞察其非生物学的难产因素,运用心理学知识实施治疗,对孕产妇进行分娩前的科普宣教,提高对分娩这一自然生物学过程的认知水平,使她们能正确对待分娩过程及由此而产生的生理、心理问题。临产前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焦虑情绪,这对于有产科并发症,需行产钳、剖宫产等手术产终止妊娠的妇女及平时处世不良的、情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