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学校和企业作为职业教化不同培育主体,在人才培育上各具优势,须要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单纯在职业院校的3年时间,很难真正培育出合格的技能人才,尤其难以真正培育出高技能人才。因 此,必需利用各种手段对企业参加职业教化和培训进行引导。
。应充分发挥企业和职业院校在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中的作用,加快培育速度扩大培育规模,逐步建立一支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入才队伍,建立一批示范性技能人才培育基地。
。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培育技能人才的基础地位与作用,广泛动员企业支持,通过促进校企结合、联合培育,共同评价技能人才。职业院校难以一步到位培育高技能人才,可以先培育预备技师,经过在企业真实岗位的磨练之后成长为技师。
。企业参加技能人才的评价,将企业纳入职业技能评审委员会,在考题设计和考官组成上都赐予企业参加权。
(三)加强双证书教化,促进职业教化的技能人才培育与企业要求相契合
职业院校双证书教化模式是把企业对新员工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评测、业绩评价、操作技能考核和理论学问考试的要求,通过教学过程和考试环节来实现,促进职业院校培育与企业实际生产要求相结合并且实现教学戚本较低、教学效果较好、教学质量较高,其核心实质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实力为本位,以岗位的须要为依据,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来组织课程,规范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开发、课程结构、教学师资、教学指导以及教学活动分析过程,形成一个以任务履行为主体的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四)注意基本素养的塑造与职业核心实力的培育,培育具有成长潜力和发展后劲的技能型人才。
首先要充分相识到企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非专业技能素养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酷爱本专业 的思想,达成职业承诺,培育学生良好的特性品质和人格魅力。
其次要构建学生的核心实力又见,培育他们学习实力、应用实力和创新实力等,满意竞争性职场的要求。职业核心实力可以概括为:一个人在该专业长期由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实力,这种实力是他在执行岗位任务时所发挥出的别人无法模拟的具有持续优势和较强学问特征的实力。
(五)加强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教化,培育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所谓职业意识,主要是指学生的就业意识,它包括自信意识、责随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在老师的主动引导和帮助下,职业院校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切身体会到职业意识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学生职业意识的养成反过来可以促进学生专业实践实力的进一步提高。
职业院校还必需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化,人才培育中决不行\"见物不见人\",保了\"技能\"丢了\"根本\"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育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服务。 (六)加强中高职连接,一体化培育高技能人才
加强中高职的连接,更有利于培育高技能人才它尤其是培育新型高技能人才的良好出路。从 现有状况看,中高职连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分段贯穿式。即将一所或几所中职学校与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联合办学,实行3+3方式,前3年在中职学习,后3年在高职学习,按阶段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但中高职院校要共同制定培育目标,整 合、重组中高职的课程和教学安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