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肺水肿的简述.docx

格式:docx   大小:38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肺水肿的简述.docx

上传人:前程似锦教育 2022/3/20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肺水肿的简述.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肺水肿的简述
肺水肿的简述
一、肺水肿概述
肺水肿 (pulmonary edema) 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肺内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
平衡失调,使大量组织液在很短时间内不能被肺淋 ?巴和肺静脉系统吸收,从肺
血浆胶体渗透压
过低,可使血管内液体渗入肺间质和肺泡内,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平均为 ~ ,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超过相应的血浆胶体渗透压时,可使肺毛细
血管内液体滤出,肺间质的静水压由呼吸运动造成胸内负压的影响所致,约为
~; 肺间质的胶体渗透压约为 ~; 两者的变化亦将促使液体从肺毛细血管内滤出, 淋巴管的静水压为负值, 与淋巴液的胶体渗透压共同促使液体从间质进入淋巴管,肺泡表面张力所产生的向心力可降低肺间质内的压
力,使液体从肺毛细血管滤出, 肺泡内气体压力随呼吸运动而变化, 但对液体流动无明显影响,以上液体动力学的相互 关系可用 starling 公式概括: Qf=kf[(pv-pi)- △( πv- πi) 式中, Qf 是血管内外水液流量 ;kf 是血管壁通透系数; △是回吸收系数 ;p 为静水压 ; π 是胶体渗透压 ;v 指血管腔 ;i 指间质腔。
肺水肿的简述
以上动力学的综合作用结果,正常情况下,液体不断从肺毛细血管滤出到肺间质中,又不断地通过淋巴系统从间质把液体引流出, 使肺内的液体移动保持动态平衡,任何病理因素引起肺内液体移动失衡, 滤出的液体多于回收时, 即形成肺水肿。
由于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肺水肿称为渗透性肺水肿, 肺毛细血
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使水,小离子和代谢物质允许通过, 而大分子量的蛋
白质则不能通过,许多因素如缺氧,炎症,毒物刺激及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等,
可引起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和反应, 致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进入间质的
滤液增多,大分子量的蛋白质也可滤出而引起间质腔胶体渗透压上升, 促使肺水
肿形成。
淋巴管功能正常时代偿能力很大, 淋巴引流量可以增加到正常水平的 10倍以上,只有当肺毛细血管滤出液体量超过淋巴引流的代偿能力时, 或因病理状态致淋巴功能障碍而减少引流量, 或淋巴功能不能发挥代偿能力时, 方会导致肺水肿形成。
肺内水肿液最初积聚在肺泡毛细血管间的间隔中, 而后流向肺泡管以上疏松的肺间质腔,包括肺小血管与小气道周围及肺小叶间隔, 此阶段为“间质性肺水肿”,若间质内液体过多,张力增高,可导致液体进入肺泡内,形成“肺泡性肺水肿”。
病理:肺脏表面呈苍白色,湿重明显增加,切面有大量液体渗出,镜下可见
广泛的肺充血, 间质间隙, 肺泡和细支气管内充满含有蛋白质的液体, 肺泡内有透明膜形成, 有时可见间质出血和肺泡出血, 肺毛细血管内可见微血栓形成, 亦有时可见灶性肺不张。
三、肺水肿的症状
典型的急性肺水肿,可根据病理变化过程分为 4个时期,各期的临床症状,体征分述如下。
(1) 间质性水肿期:主要表现为夜间发作性呼吸困难,被迫端坐位伴出冷汗及不安,口唇发绀,两肺可闻及干啰音或哮鸣音,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此时因肺间质水肿而压力增高,细小支气管受压变窄以及缺氧而致支气管痉挛所致。
(2) 肺泡性水肿期:主要表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呈端坐呼吸,伴恐惧窒息感,面色青灰,皮肤及口唇明显发绀,大汗淋漓,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大
小便可出现失禁,两肺满布突发性湿性啰音,如为心源性者,心率快速,心律失常,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听到病理性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
休克期:在短时间内大量血浆外渗,导致血容量短期内迅速减少,出现
低血容量性休克, 同时由于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 引起心源性休克, 出现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皮肤湿冷,少尿或无尿等休克表现,伴神志,意识改变。
终末期:呈昏迷状态,往往因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
不同病因引起不同类型的肺水肿,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上既有其共同性,也可有个别的特点。
(1) 心源性肺水肿:是由左心衰竭或二尖瓣狭窄所致的一种临床常见的肺水肿,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肺部满布干性啰音,两肺底广泛湿啰音, X 线胸片显示肺门两侧蝴蝶状阴影,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高
肺水肿的简述
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为常见的病因,左心衰
竭时,由于左心室排血不足或左心房排血受阻, 导致左心房压增高, 肺毛细血管静水压随之上升, 液体通过肺毛细血管壁滤出形成肺水肿, 二尖瓣狭窄由于血流进入左心室受阻, 引起左心房压增高, 形成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