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时势造英雄《李鸿章传》读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33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时势造英雄《李鸿章传》读后感.docx

上传人:wawa 2022/3/21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时势造英雄《李鸿章传》读后感.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第四、五两章则介绍了李鸿章在军事上的精彩表现。从淮军建立到平捻之役系统的讲解并描述了李鸿章在几次重大战事上的功绩,这一段时期是李鸿章确立自己在朝野地位的时期,也是他可以称得上英雄的时期。李鸿章被曾国藩举荐为援苏军统帅,继而在老家招募淮士,并得到了张树声、张树珊、周胜波、周盛传、潘鼎新、刘铭传的将士,建立了淮军,此后淮军、湘军、常胜军共同平定了诸多叛乱 。此间还有一段小插曲,太平天国有六人降于李鸿章,常胜军将领戈登作担保,而李鸿章却将六人杀害,这是李鸿章失信于人。李鸿章在此期间战功显赫,树立了声誉,李鸿章用兵是先进行了具体的策划然后再行动,对敌人的了解和推断非常精确,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另外,李鸿章对于部下以挚友相交,想亲如骨肉,因此深得军心,所以说李鸿章是一个擅长统领的将领。然而,他的成就来于曾国藩,其治军风格也来自曾国藩,正如梁先生所言:故有曾国藩然后有 李鸿章。
第六章则主要介绍了李鸿章与洋务运动,主要分为业绩、北洋军的兵力及失
败的缘由。李鸿章人生中间二十年均在苦心经营洋务运动,恰是洋务运动使李鸿章遭读书人唾骂,这是因为李鸿章不懂洋务。洋务运动分为两方面:一是军事方面,李鸿章见识了西方武器的威力,因而开办了军事工业,以期建立利器以防卫;二是商业方面。其洋务运动无疑是失败的,其缘由军事上在于他用人不当和过高评价自己;商业上则失败于“官督商办”。因而,我觉得李鸿章这属于不懂中国的国情,也是不明白国家的概念,以自大的心态看外国,认为我们缺的只是利器,因而在洋务运动中只是学****武器建立。然而,李鸿章还算有见识的人,他懂得向外国学****br/>









第七章则记述了中日甲午斗争时的李鸿章,涉及到了起因、过程及战败的缘由。探讨了李鸿章的责任。中日甲午斗争起于朝鲜,也因李鸿章,时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而清政府因惧怕却说:朝鲜国政,我朝素不相闻。以至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条约承认朝鲜为中国与日本共同爱护国,后来朝鲜发生叛乱,中国又派兵干涉,后出现冲突,中国又期盼英、德帮忙,使日本做了足够的打算,从而导致了甲午中日斗争中国惨败。指挥时,李鸿章决策失误干脆导致了海陆两军战败。李鸿章在这一战后,军事声誉尽失。
第八、九章则记述了外交时代的李鸿章,这半生的经验使他遭到了国人的唾骂,然而他却树立了国际声誉。外交经验起先于天津教案,由于曾国藩应付西方人早已乏累,并被国人称为“卖国贼”,因而清政府派李鸿章对外谈判。后又发中法之战,李鸿章利用英、德制约法国,从而取得成效。在日本,马关条约签订之前,李鸿章竭力谈判,挽回部分损失,并于日本遇刺,其宁死也不愿误国的行为显现出李鸿章的气节。李鸿章的外交政策事实上是联A国制B国的外交,而且此联合是临时的联合,并不许久,因而导致了中国失去了大量领土、白银。这样的外交政策是失败的,因此我认为李鸿章的外交并不胜利。然而,当时的清政府的软弱,中国又有几人能及李鸿章。










第十章则讲解并描述了李鸿章赋闲时的经验,在此期间,李鸿章曾治理过黄河,又被任命为商务大臣,两广总督,作为两广总督时,他以先劝人赌后惩治的方法治理赌风,实在是糊涂,有损自己的名誉。应当是年事已高了。
第十一章则为李鸿章的末路了,赋闲时间不长,维新变法失败,义和团事起,他又被调任外交,此次谈判期间他头脑醒悟,耐性商讨,最终签订了《辛丑条约》,
随后又处理《中俄密约》所引发的俄满洲事务。事情刚定,李鸿章便死于贤良寺。临终前仅留一句话:可恨毓贤把国家害到这个地步。可见他临死前仍关切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