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红旗渠观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35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红旗渠观后感.docx

上传人:baba 2022/3/21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红旗渠观后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红旗渠观后感
(二)
安阳市灯塔路小学 六年级二班 王晓妍
从小,我就听说红旗渠。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巡游了红旗渠。它是林州(原名林县)人民十个春秋的血汗与才智的结晶。
第一眼看到红旗渠时,我真不敢信任它是人工挖的河。它的宏伟壮丽、风光秀丽就像自然形成的,它悬在太行山的半山腰。爸爸告知我们:\'历史上林州严峻干旱缺水。林州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是旧林州的真实写照。\'为了变更严峻缺水的状况,上世纪六十年头初,宏大的林州人民在当时县委的领导下进行开山引水的艰难工程。那时,科技还落后,没有现代化的机械。人们只能靠一锤,一铲和一双手在太行山上修筑成了这条长达1500公里的工程。我仿佛望见了以前林州人民起早贪黑,辛勤劳动的情景……
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施工。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为了填饱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许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终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境内,解决上万人千百年来吃水困难的问题,浇灌万亩良田。创建了被世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今日的红旗渠成为了爱国主义教化基地。










\'自食其力、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十六个简简洁单而铿锵有力的字是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这种精神在我们今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要接着学****和发扬的。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志向信念和不懈追求。今日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以前优越多了,但我们要牢记这段奋斗的历史,在艰难的环境下要勇于创新。我要好好学****刻苦钻研,遇到困难要勇于去克服,将来为建设宏大祖国做出贡献。携手并肩创建祖国的美妙明天,让我们的国家更加旺盛昌盛,恒久矗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指导老师:牛娟)










《红旗渠》观后感
(三)
我听说过红旗渠的故事,看过《红旗渠》电影记录片,唱过《红旗渠》电影的主题曲--今日我们在蒙蒙细雨中重新踏上那条\'>华蜜之渠\',>倾听几十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
虽然下着小雨,可是党员们仍兴趣盎然地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主干渠、青年洞和横跨两省的络丝潭……听着讲解员真实的解说词,看着那些当年民工们和县里领导身先士卒的张张照片,简陋的条件,艰苦的生活,生动再现当年引漳入林、气吞山河的壮美画卷,热忱讴歌自食其力、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河南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非常恶劣。1960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支配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确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难时期和\'*\'的迷乱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掺和着野菜充饥。20万林县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最终修成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的总干渠,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