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心脏骤停的急救及护理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943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脏骤停的急救及护理课件.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3/21 文件大小:9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脏骤停的急救及护理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心脏骤停的急救及护理
第1页,此课件共31页哦


CONTENTS
定义
Part 1
诊断要点
Part 2
心跳停止造成的损害
Part 3
急救的原则及成功率
Part 4
心肺脑复苏的三个口鼻呼吸(婴幼儿)
按压与吹气均为30:2
第15页,此课件共31页哦
七、高级生命支持
在初级复苏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特殊技术等建立更有效的通气和血运循环,使患者恢复自主心率。
主要措施有:除颤
建立静脉通道
药物的应用
第16页,此课件共31页哦
除颤一
心肺复苏后符合除颤指证的应立即除颤,除颤是基础生命支持后最重要的部分,成功除颤提倡越早越好。
适应症:室颤和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选择模式:非同步模式
电极位置:胸骨右缘2-3肋间 左腋前线第五肋间(心尖部)
能量选择:双相波***首选200J
单相波***首选360J
儿童能量选择2~4J/kg
第17页,此课件共31页哦
除颤二
心脏骤停患者80%~90%为室颤,如采用双相波或单相波电击一次无效后应继续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5个周期的CPR后(2分钟)再次分析心率,必要时再行除颤(一分钟内可连续除颤三次)。如果室颤波细小,%~1ml,使细颤变为粗颤后,再行除颤,可提高除颤成功率。在反复除颤的同时应立即开放气道,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第18页,此课件共31页哦
药物治疗
首先要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的途径有:
(1)外周静脉途径:技术简单并发症少,不中断心肺复苏。
(2)中心静脉输液:药物很快达到作用部位
(3)气管内给药:给药次数有限现不提倡使用
(4)心内给药:需中断心肺复苏并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穿孔、
心包填塞、气胸等一般不主张应用。
第19页,此课件共31页哦
药物的应用(一)
盐酸肾上腺素1mg;
用法:1mg/次,静脉注射,3~5分钟可重复使用。
多巴***20mg;
用法:20mg/次,静脉注射,10ug/分/kg

用法:心室停搏 1mg/次,静脉注射,3~5分钟后重复
心动过缓 ~,静脉注射
第20页,此课件共31页哦
药物的应用(二)
利多卡因100mg:
用法;~,静脉注射,3~5分钟可重复使用。总量<3mg/kg 起效后1~4mg/分钟维持。
***碘***150mg:
用法;首次注射3~5mg/kg,室颤抢救时可给予300mg用葡萄糖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大约十分钟),如无效可重复给药总量不得超过500mg,达疗效后静脉点滴维持(~2mg/min)
碳酸氢钠250ml;
用法:5%碳酸氢钠40~60ml,静脉注射,每隔10分钟可重复使用;随后根据血气分析应用碳酸氢钠。
第21页,此课件共31页哦
药物的应用
注:
(1)不要过早,过多的使用碳酸氢钠。“宁酸勿碱”
(2)%的生理盐水20ml,抬高注射肢体20°~30°数秒,以加快药液到达中心循环,并不间断心脏按压
第22页,此课件共31页哦
终止心肺复苏的指标一
复苏成功;
有效指征:能触及大动脉搏动,有呼吸改善或出现呼吸,散大的瞳孔再缩小;面色口唇、甲床及皮肤由青紫转为红润。昏迷变浅或出现反射。
心脏有效供血;停止心脏按压下,心音基本正常,收缩压80mmHg以上
心电图表现:窦性心率,异位,心电不稳定
第23页,此课件共31页哦
终止心肺复苏的指标二
复苏失败:
CPR已历时1h,心或脑死亡证据依然存在
心脏死亡:持续性心脏静止
脑死亡标准:①昏迷伴反射消失②15分钟无呼吸③瞳孔散大④脑反射活动消失⑤静止型脑电图
在开始CPR前循环呼吸停止已>15min
第24页,此课件共31页哦
八、持续生命支持
维持有效循环:抗休克(根据病因对症处理)
防止脑缺氧和脑水肿;降温、镇静、抗癫痫、脱水、人工冬眠、激素
防止急性肾衰竭
防止即发感染
第25页,此课件共31页哦
复苏后的处理一
心肺复苏后的处理原则;维持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功能,预防再次心脏骤停,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治脑水肿,急性肾衰竭和继发感染等。
1、防治脑水肿和脑缺氧
1)降温:32~34℃为宜;可用冰袋冰帽等物理降温也可用药物进行人工冬眠。
2)脱水:临床常用的脱水药物为20%甘露醇(1~2g/kg)联合呋塞米(首次20~40mg,必要时增加至100~200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每6~12小时静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