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系闺情甘寂寞梦魂归帝爱国情
——浅议李清照词的艺术风韵
内容摘要:
李清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其创作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本文就李清照前后其词的不同内容,论述了其词的艺术风韵。前期她的词爽 朗明快,文笔委碗细腻,真挚动到封建礼教的规范。对 少女内心最羞于启齿,最隐秘的那份思春情感,有时竟脱口而出。如《浣溪纱》: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人猜,一面风情有韵、半娇恨 寄幽情,月移花影约春来。”
词写一位获得爱情滋润因而显得熠熠生辉,艳丽照人的青春少女幽会前后的喜 不自禁,幽会后的寄信重约再见日期,都说明这次幽会给女主人公带来非常甜蜜的 感受。上篇写幽会前少女的动人姿态:面如芙蓉,清丽秀芙,掩饰不住内心喜悦, 化作满脸灿烂的笑容。尤其是斜靠在“宝鸭”香炉上默默回味爱情的甜美时,那秋 波一转,更是将心底的秘密暴露无疑,思春少女媲美多情的神态被词人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地刻划出来,下篇写幽会回来之后的情思,满脸的风情韵致,说明这位少 女还沉浸在幽会的甜蜜之中,才分手不久,立即对意中人思念不已,分别的愁恨便 阵阵涌来,于是少女将这“娇恨”写入信笺,寄予对方,焦急地重约在“月移花影” 的朦胧美好夜晚,再度相见。词人非常巧妙的将笔墨落在幽会前后的期待与回味之 描写上,而将幽会的过程轻轻的放过,既含蓄又隐约,又细腻深入的写出思春女子 的情感体验,情态表现的丰富多彩。
读李清照的诗词,我们仿佛听到了女性心灵深处轻轻的叹息,绵绵的倾诉与切 切的思盼,大胆而热烈的追求,,深幽而真实的抒情,体现了其特有的柔软与细腻, 真挚与生动。与出于男性笔下的闺阁之音相比,有自然深挚之趣,而无穿凿附会之
痕,有真情袒露之美,而无忸怩作态之嫌。在真实直率的闺阁之音中,我们用心就 会体会到
(二) 思夫离情的真切叙说
李清照的词不仅大胆直率的表现了少女的烂漫与思春情怀,而且用饱含着热泪 的肺腑之言真切的叙说闺中女性的思夫离情。《念奴娇
•萧条庭院》中写到:“楼 上几日春寒,垂帘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消露晨留, 新桐初起,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这五句尽情烘染,先写懒得 去凭栏,再写觉也睡不成。“补冷” “香销”“新觉梦”是三层,也是三重压力, 亲人远离而去,一切都觉得不如意,想睡,被却冷;花在,香己失;人醒,君却无。 只得逼人起床“不许”二字,用的极为婉妙,起来以后又怎样呢?除了无聊惆怅还 是惆怅无聊。作者因无聊而产生的百无聊赖的心情已发展到顶端。在词中,她大胆 而直率地抒发了自己对远在异乡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表达了夫妻团聚的美好渴望, 以及思夫之情让她吃不下,睡不着,坐不稳,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切皆因意中人的 强烈感受,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女性对情人的思念,并非如一潭没有丝毫涟漪的死 水,而同男性一样,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强烈而率真,大胆而直露。
《一剪梅》则大胆倾吐了内心的苦闷:“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 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种闲 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热烈的情感,扑不灭的欲望,对他丈 夫丈夫爱之深切,即使眼前的欢乐让愁眉稍解,也不能让其须臾忘情的“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极其巧妙而犀利的捕捉了这种细微和令人难以察觉的内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