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幼儿园五常法治理与实践
五常法治理理念
五常法起源于2 0世纪5 0年代的R本,20世纪90年代屮期已发
展成为一套更易被屮国人理解和实施的治理方法,五常法可以概括为: 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 内物品种类 繁多,有序摆放才能有效利用,仅从物品治理的角度出发,我们感到急 需去常组织、常整顿、常标准.
培养优质团队的需要
幼儿园的工作一日环节多,且比拟琐碎,极易让教师产生厌倦感或养
成“粗枝大叶〞的工作习惯,,让每名 教职工标准化工作,并使Z成为一种习惯、 五常法治理就可以促使教职工逐渐从约束型走向自律,从被动走向自觉, 从而打造出高效、标准的优质教师团队.
教师素质的提升是摆在我们每个园长面前最为重要的内容,大家要 熟悉到:每们教师的素质提升一小步,整个幼儿园素质前进一大步,教 师不成长,学校是不会成长的.〔园长要把更多的钱花在教师的学习成 长上〕 高效工作的需要
现在我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你每天在办公室里都要花上一定的时 间找东西,不仅浪费时间,且“破坏心情〞.在家里我们为找一些衣物, 每天也要花一定的时间,原因就在于物品摆放没有条理,缺乏五常治理.
鉴于多种原因,我们认为,幼儿园实施五常法治理很有必要.
幼儿园五常法治理与实施
、幼儿园物品治理五常法
前边我们已经说过,幼儿园不同于屮小学,室内物品种类繁多,室外 器械丰富,如果不能有序治理,那么环境将非常的乱、,我们首 先从环境五常法做起.
•物品分类
第一步:将所有的物品,无论大小,: 有用的,常用的,无用的.
第二步:将分类后的物品进行编号、入盘或入框,贴上编号、名称,
统一排序,给一个固定的存放地点,就像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一样.
第三步:将室内有用的物品,用一个蓝色标记说明,常用的物品用 一个红色标记说明;不常用的物品用黄色标记说明,并设置一个角落.
第四步:建立室内总目录表,张贴于最醒目的区域,以便查找方便.
•目标要求
1、熟记各类物品的位置,取拿任何一件物品时间不超过30秒.
2、
HR清理“黄〞色区角,每周清空一次.
3、
各室物品〔资料〕都有编号、名称,不留“死角〞.
4、
新增物品随时编号,设置“新家〞,登记入册.
5、
保证自己的工作区域或室内干净、整洁、无死角.
五常法评价小组每周一下午集体评价一次,其它时间为抽查,每月 评出星级班级、星级部门予以表彰.
二、幼儿园环境区域治理五常法
e环境承包:将全园大的环境划分成很多小区域,然后根据每一块
区域设施的内容、场地的具体材质、幼儿活动的频率、是否在园屮心位 置等内容给以恰当的工作量,并对各区域提出不同的治理要求,期初公 示,然后采用承包制.
©每个区域一块标牌:承包人,承包内容
®承包人建立R治理记录
•评价人每周评价工作情况 幼儿园的环境变化
1、教室内:物品摆放有序,地面、墙壁各类物品干净、整洁、无
死角.
教师的水杯为了不被孩了看到, .
2、办公室内:各类资料存放按有用、常用、无用放置,每个人都
能在3 0秒内找出自己所需物品.
3、区角:孩了们的区角也非常整洁,且孩子在区角活动时学会取拿、
放非常有序.
4、仓库内:各类物品有序摆放.
5、幼儿园三十多亩大,能够做到天天干净、整洁、无死角.
幼儿园环境及物品治理五常法的实施,不仅使我们拥有了良好的育 人环境,更让我们的教职工和孩子养成了正确的、标准的、良好的做事 ,在2 0 0 9年总结五常法治理的同时,我们又进一步将五常法
治理延伸到幼儿园一R工作各个环节,幼儿园课程治理、幼儿园评价等 .
三、幼儿园一日活动五常法
针对一R活动各个环节,提出五常法治理的目标要求,并突出三个 特点:
各个环节分工明确 环节目标简单易记 反复培训、重在养成
• 早晨入园五常法
治理部门:保教处
接待时间30— &1 0
参与教师2三位教师 具体要求:
主班教师:1、负责设计并实施早晨“快乐圈〞活动,充分调动幼儿活
动的积极性,让孩了从早晨开始快乐的一天.
2、每周根据天气情况,室外三次,室内二次.
3、对入园情绪不稳定或有病的孩子予以充分关注.
配班教师:〔门口接待孩了、家长〕
1、站姿端正〔礼仪站姿、不靠、不斜〕、站位正确;
2、以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每一名入园的幼儿与家长,并
拥抱每一名幼儿,主动问候幼儿和家长;
3、认真履行晨检责任〔一摸、二看、三问、四查〕;
【具体内容:一摸:摸摸是否发烧,摸腮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