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给水排水管道工程
课程设计指导书
河南城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给水排水教研室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性质;干管应从水量较大的街区通过,但应防止穿越高级路面和重要街道;干管间距一般为500~800米,干管连接管间距一般为800~1000米,或根据街坊大小确定。
配水管网方案确实定应多方面比拟,全面考虑上述因素。
2〕给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确定用水量标准,计算总用水量;统计干管计算长度,计算比流量、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在此根底上,进行管网的平差计算,确定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管径,最终计算管网各节点水压高程、自由水头以及确定二级泵站所需扬程。
管网平差计算是给水管网设计计算的重要内容,平差计算至少应包括最高日最大时、消防时和事故时。平差计算的结果要在管网示意图中标明。
3〕 给水管网的校核
〔1〕消防校核
消防校核计算,假设不满足要求,应说明必须采取的措施
管网总流量:最高时用水量加消防用水量
各节点流量:消防点的节点流量为最高用水时的该节点流量加一次灭火用水量,其余节点流量不变
管网水压:10mH2O
消防点的位置:管网控制点或者离二泵最远点。同时发生一处火灾,消防流量必须定在管网控制点;同时有两处发生火灾,消防流量一处设在控制点,另一处设在离二泵最远或靠近大用户的节点处。
按照消防时的节点流量重新分配各管段流量qij〔Dij不能变〕,进行平差计算。
〔2〕事故校核
事故校核计算,假设不满足要求,应说明必须采取的措施
管网总流量:在城镇按最高时用水量的70%考虑,工业企业的事故流量按有关规定执行
各节点流量:最高用水时该节点流量的70%
管网水压:管网控制点的最小效劳水头
按照事故时的节点流量重新分配各管段流量qij〔Dij不能变〕,进行平差计算。
* 给水管网中各管段直径应该按照最高用水时用水情况进行确定,不能仅是为了满足消防或事故时用水要求而加大管径,导致消防和事故时确定的水泵扬程比最高用水时小。一般地,消防和事故时确定的水泵扬程应比最高用水时大。
根据三种工况的计算结果,最终确定二级泵站的水泵型号及台数〔几用几备〕
排水系统
1〕排水系统布置
按照分流制排水体制布置排水管道系统。排水区域一般根据地形按分水线划分,地形平坦的地区按一定的效劳面积划分,使每根干管合理分担排水面积,尽量减少管道的埋深,少设或不设中途泵站,使污水以最短的距离自流排出。
确定污水管道布置形式,主干管、干管、街道支管的位置和流向,并确定中途泵站、总泵站、污水处理厂及出水口位置。在一般情况下,城市地形多倾向水体,可将主干管沿河敷设,干管垂直于等高线布置,尽量设在集水线上。在地形平坦的地区,为减少平行于等高线的横支管过长,应适当减少相邻干管的布设距离。污水干管与主干管应尽量防止和障碍物相交,如遇特殊地形时,应考虑特殊措施,并应在图上说明。
定线工作完成后,应交指导教师审阅,必要时进行修改。
2〕污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污水管网的设计计算包括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和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干管、主干管、区域干管及倒虹吸管等应进行详细的水力计算。街道支管应合理地确定管径及埋深,以便于概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