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追寻教育的天籁境界.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追寻教育的天籁境界.doc

上传人:雪雁 2022/3/2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追寻教育的天籁境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追寻教育的天籁境界
作者:

“三声”教育是让人变得灵性、纯粹、自然而美好的教育,是学校发展素质教育的个性化实践样态。立足本校办学实际情况,根据学校地域历史文化背追寻教育的天籁境界
作者:

“三声”教育是让人变得灵性、纯粹、自然而美好的教育,是学校发展素质教育的个性化实践样态。立足本校办学实际情况,根据学校地域历史文化背景与发展导向,滨江小学以声音为切入点,提炼出独具特色的“三声”教育理念,通过“三声”教育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持久性和深远性的影响,对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人格发展、个性张扬给予全方位的滋养,使其浸润家庭、造福社会、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
一、目标导引,探求天籁之根
我们立足于文化背景和学校情境,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提炼出滨江小学的育人目标:拥山之德,怀水之志,成就“阳光、聪慧、博雅、多艺的滨江美少年”,以核心理念“滨江融智,三声播远”作为逻辑起点,构建三声校园文化体系。
“三声”既是教育功能又是教育手段,包含书声、笑声、歌声。它立足于读书成人、快乐成长、艺趣成才的教育价值指向,力图通过具体生动的“有声教育”,实现潜移默化的“无声滋润”,培养出具有博学广识、快乐阳光、情趣高雅的滨江美少年,使学校成为师生知识的殿堂,快乐的家园,艺术的乐园。
二、“三声”课堂,追寻天籁之境
“三声”课堂是有效保障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主要途径。我们认为,“三声”课堂首先要求学科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潜能,保护学生的潜能;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再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学习的场,通过各种互动让学习真正发生。
“三声”课堂应该是灵动的、生成的、生本的课堂。自主、互动和生成是“三声”课堂的三大主要特征。要做到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手段,教学的思维与预设要灵活;学生学习的过程要主动互动,轻松快乐,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
“三声”课堂在教学目标上包含多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涵盖多样化的生成性内容;教学过程不局限于平面化的纸质学习,追求立体活跃;教学方法灵动多样,切合实际;教学评价力求多元,不局限于纸笔测验的单一评价;教学文化上给予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温暖生命。
三、各声并育,践行天籁之术
儿童的成長是五育改革实践的焦点。我们依托“三声”教育生成点,致力于引领学校教育改革实践的研究,让学生全面成长,成为艺趣共生、张扬个性的滨江美少年。
1. 以“声”育德,潜移默化。学校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开辟为“三声秀场”,采用班级轮番展演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展示“三声”才艺。指尖流淌的醉人乐曲,流出无限的美好与憧憬;歌喉舒展,唱出向上向善的唯美与和谐;轻盈点点的舞步,伴着架子鼓鼓手敲击的动感节奏,舞出学生炫彩的未来。“三声秀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成为滨小少年展示特长、张扬个性、拥抱梦想的“百姓舞台”。
2. 以“声”育智,全面发展。我们以“文化传承”为主旨,从国学经典中提炼文学故事编成剧本,如《诗经·鹿鸣》《曹冲称象》《孔融让梨》,通过唱一唱、演一演、评一评,渗透对中国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