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docx

格式:docx   大小:27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docx

上传人:zhangshus 2022/3/23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关于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式中:口——坡耕地坡度。
植物篱根系胁迫水平宽度为:
式中:DR——根系幅度(m)。
林带遮荫范围计算公式为:
式中:L——15m,均匀铺在穴底,施入底肥,播下种子,根据不同作物情况,每穴可种2株〜3株;以作物的行距作为穴的行距,相邻上下两行穴的位置呈“品”字形错开。
覆盖措施
草田轮作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适用于地多人少的农区或半农牧区期轮作,主要适用于农区,种2a〜3a农作物后,种1a〜2a草类,草种以短期绿肥、牧草为主;长期轮作,主要适用于半农半牧区,种4a〜5a农作物后,种5a〜6a草类,草种以多年牧草为主。
对原来有轮歇、撩荒****惯的地区,应采用草田轮作,代替轮歇撩荒。
2短期轮作草种有毛苕子、箭舌豌豆等,长期轮作草种有苜蓿、沙打旺等。
间作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选为间作的两种作物应具备生态群落相互协调、生长环境互补的特点。2间作
形式可采取行间间作和株间间作。
间作可分为高秆作物与低秆作物间作、深根作物与浅根作物间作、早熟作
物与晚熟作物间作、密生作物与疏生作物间作、喜光作物与喜阴作物间作、禾本科作物与豆科作物间作等类型。
套种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同一地块内,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在其行间或株间可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两种作物收获时间应不同。2套种作物配置的协调互补要求应与间作相同。
状间作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间作条带方向,基本上沿等高线,或与等高线保持1%〜2%的比降;条带宽度宜取5m〜10m,两种作物可取等宽,也可采取不同宽度。2草粮带状间作,;作物带与草带的宽度宜取二者等宽。
带状间作:在陡坡地条带宽度小些,缓坡地条带宽度大些;条带上的不同作物,每年或2年〜3年互换一次,形成带状间作又兼轮作。
在地多人少、坡度较陡地区,草带宽度可比作物带宽度大些;相反则草带宽度
可比作物带宽度小些;每2年〜3年或5年〜6年将草带和作物带互换一次,但互换后需调整带宽,使草带与作物带保持原来的宽度比例。
合理密植可适用于耕作粗放、作物植株密度偏低的地区。
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较大幅度提高作物的植株密度,可同时缩小株距与行距,或只缩小一种间距;水肥条件较差的地区,顺等高线适当加大行距而缩小株距,实行等宽密植,保持总植株适量增加。
休闲地种绿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作物未收获前10d〜15d,在作物行
间顺等高线地面播种绿肥植物;暴雨季节过后,将绿肥翻压土中,或收割作为牧草。
因故不能在作物收获前套种绿肥,则应在作物收获后尽快播种,并配合做好水平犁沟。
盖种植应包括秸秆还田、砂石覆盖、地膜覆盖等措施,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秸秆还田可适用于燃料、饲料比较充裕的地方,包括秸秆覆盖或粉碎直接还田、秸秆堆涵还田、秸秆养畜(过腹还田)、留茬覆盖等,稻草、麦秸用量宜为4500kg/hm2~7500kg/hm2。2砂石覆盖可适用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将河卵石、冰磺石与粗砂混合后覆盖于农田地表,直接种植,多年不犁耕。有条件灌溉的水砂田,砂石覆盖厚度宜取5cm〜6cm,旱砂田砂石覆盖厚度宜取15cm〜18cmo3地膜覆盖可适用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结合早春作物播种使用。4青草覆盖可适用于南北方地区果园、茶园,中耕除草后,将青草直接覆盖在地表。
秆还田是少耕、免耕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单独成为一个部分;秸秆还田后应补施氮肥,避免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养分;秸秆还田时间越早越好。玉米、高粱等秸秆可全部还田;秸秆还田后应加强病虫害防治。
砂田覆盖是西北干旱半干旱水蚀风蚀地区的一种古老的耕作法,也是一种免耕
法,是将河卵石、冰磺石与粗砂混合后覆盖于地表,直接种植,旱砂田寿命可达年〜40年,水砂田也可达到7年〜10年。
耕免耕可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受风蚀影响较大地区。对于坡耕地,宜与等高种植措施结合,还可与秸秆覆盖措施相结合形成免耕覆盖。
黑土区,少耕免耕适用坡度大于3°的农耕地。少耕免耕可采用免耕播种机作业,耕作时除播种或注入肥料外,不应再搅动土壤,且不应进行中耕作业。
少耕免耕覆盖同时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也是一种改良土壤措施。
改良土壤措施
深耕深松适用于耕作层薄、土壤质地为中、重壤土或黏土的坡耕地。耕松深度宜取25cm〜30cm。
耕松深度应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入渗能力为原则。应根据土壤质地、地形、栽培作物种类及深耕方法确定,以打破犁底层为宜;深松时避免打乱土层;深松后应立即进行耙压,蓄水保埔。深耕宜在每年秋季农作物收割完成后或第二年春季播种前进行,也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