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写景状物各尽其妙.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写景状物各尽其妙.doc

上传人:司棋夸克 2022/3/23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写景状物各尽其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写景状物各尽其妙
陈绪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共有三篇课文,分别是《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三篇文章写景状物生动形象,各尽其妙。笔者在引导学生学****其写景方法时,根据每篇课文写景方法的不同,对文章进行了不同的教学写景状物各尽其妙
陈绪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共有三篇课文,分别是《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三篇文章写景状物生动形象,各尽其妙。笔者在引导学生学****其写景方法时,根据每篇课文写景方法的不同,对文章进行了不同的教学处理,这样既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又让学生学会了如何生动形象地写景状物,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其工笔写景,抒真实之情
《荷塘月色》的写作对象很明确:一是荷塘,二是月色。这里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的月色”。正因为作品鲜明地突出了景物的特色,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景物,所以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如何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的高妙呢?
笔者采用了“朗读—勾画—概括—仿写”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文章的第4段,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笔者先让学生反复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作者描写的月下荷塘,勾画出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概括其写得精妙的方法。学生大多只能说出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笔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本段写景的手法,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通感)、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感官的综合运用(视觉、嗅觉、听觉)、写景角度的变化(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等。正是这些手法的交叉运用,才将月下荷塘写得生动形象。
笔者随后布置了一个写作任务,写一篇《夕阳中的青山江滩》。青山江滩原是防洪设施,现在变成江滩公园,是青山区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但有些学生可能没有对特定场景下的江滩仔细观察过,笔者先让学生抽时间去感受夕阳下的江滩,提醒学生观察落日时分太阳和云彩的特点、江水的特点、人的活动,以及夕阳下的景物与其他时段所见有何不同,这些景物激发了你怎样的联想等;再让学生练笔,大部分学生都写得不错,下面就是一名学生的写作片段:
……我告别樟树时,正好碰见夕阳手忙脚乱地在调色盘中遍寻最艳的红、最丽的橙,只见它毫不吝啬地将它们向江水中泼去。一时间,我坠入了一個光与色的世界,漫江红遍,红色统领着一切;一阵微风,江面微波荡漾,如同洒下一串碎金……
二、学其想象之法,抒独特之情
《故都的秋》所抒之情是很明确的,就是抒发对“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北国之秋的喜爱之情。为了写出北国之秋的这个特点,作者没有写“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这些景物虽有名,有特色,但太实,于是作者选取日常之景,这些景物在故都随处可见,但又好像无处可寻,作者笔下的景物有太多的个人感受,是想象的组合。为了让学生学****这种写法,笔者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分析《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在取景上有何不同。学生难以准确回答,笔者便引导学生明确,《荷塘月色》是现实之景,《故都的秋》所写之景是日常之景,好像随处可见,但若无与作者相类似的感悟,好像又无处可寻,有些景可以说是作者为了写出故都之秋的特点,发挥想象、为情而造的景。
环节二:以“小院秋晨”为例,引导学生体会、学****这种写法。并设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