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湖北晴川阁导游词五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40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湖北晴川阁导游词五篇.docx

上传人:baibai 2022/3/23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湖北晴川阁导游词五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明代初年,为当时汉阳知府倡议兴建,取唐代诗人崔颢登黄鹤楼写下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中晴川二字命名。历史上晴川阁屡毁屡建。明清两代,晴川阁先后进行了五次修理,其间遭遇最大的破坏有两次,一次是明末农夫起义中,晴川阁作为军事要地,在硝烟充满的战火中几乎成为废墟;另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在武汉与清军进行殊死战斗,在战乱中晴川阁毁于大火。屡毁屡建的晴川阁重建后规模一次比一次雄伟,清湖广总督张之洞曾亲自为修葺后的晴川阁题写楹联:
  洪水龙蛇循轨道
  青春鹦鹉起楼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龟山屡遭重炮轰击,晴川阁受损严峻,虽未全毁,但已成摇摇欲坠之势。到了1934年,一场大飓风吹塌了晴川阁。11013年,武汉市政府在重修黄鹤楼的同时,依照清光绪年间的样式修复了晴川阁。阁名是由中国佛协主席、闻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所书。从今,晴川阁与黄鹤楼再次雄踞大江南北,楼阁对峙,交相辉映,成为江城一大旅游胜景,有三楚胜境,千古巨观 之美誉。请大家与我一起去登阁远眺,真实的去体会一番临江而立,纵览晴川全景的独特感受吧。大家可以在此凭栏远眺,前后龟蛇之巅黄鹤楼、电视塔赫然在目。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其他的景点,此时映入眼帘的是荆楚雄风碑,碑上的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由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荆南视察使李振义所书。荆楚是指古代楚国大地,雄风本意是指楚国人的那种英勇坚韧,开拓进取的精神。而在这里则主要是赞颂晴川阁依山傍水,居高临下的磅礴气概。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座连接龟山的古代城门就是铁门关。铁门关始建于三国时期,它背倚龟山,俯控江浒,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上可追溯至春秋战国,下至近代的武昌辛亥革命,其间三国时期的争战最为激烈。据史料载,孙吴军为扼守龟山这一军事要地,依山傍水修筑这铁门关,北可防曹魏南下,西可挡蜀汉东进,其关雄峻险固,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孙权曾先后令陆涣、陆逊、诸葛谨领兵驻守,以抗魏、蜀。从三国到唐初的数百年间,铁门关经验多次攻守激战,声名日噪,又被称为虎豹关。唐玄武德年间,汉阳建砖城,铁门关军事要隘的作用渐退,渐渐成为汉阳城对外文化、经贸沟通的一条重要通道,而这一历史遗迹也成为人们巡游的场所。铁门关在明代初期、中期保存还是比较完好的。它的军事作用日渐减弱,但其文化、旅游、欣赏价值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突出和重要。明代末年,铁门关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当时清兵南攻,明王朝摇摇欲坠,而统治者又迷信风水,轻信凿断龙脉便可保江山。因明从 火,清从水,水能克火,而龙则是水中精灵,要使大明朝不灭,须凿断龙脉。于是,他们在武昌蛇山南楼处开山凿洞,在汉阳龟山铁门关处毁关挖山,称之为龟断颈,蛇断腰。然而,此举并未保住大明江山,却使得一代名关铁门关毁于一旦,仅剩一段段土基墙座。清代,有人在铁门关的土基上修建了一座关帝庙。相传,三国英雄人物关羽曾在龟山东麓长江边洗过他的赤兔宝马,故而将此地命名为洗马口。到民国初年,由于战乱,铁门关仅剩的遗迹连同庙宇等都一起成为废墟。










  11010年铁门关起先复建,于11013年元月竣工。从今,一座气概雄伟、雄姿英发的铁门关又呈现在江城人民面前。复建后的铁门关为三拱城门形制,与北京天安门城门内拱相比,此处的铁门关要高出一倍,它比南京挹江门之拱也要高出三分之一。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并且比历代的铁门关都要雄伟壮丽。关上有二层楼,一层厅内陈设有《三国演义》中人物塑像。
  各位挚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禹碑亭。相传大禹治水功成刻石衡山。这块石刻被后人称为禹碑,由于原刻在湖南衡山的岣嵝蜂,故又称岣嵝碑。唐朝时期就有关于禹碑的传闻,当时的大文豪韩愈还为此赋诗。但是好多人寻遍衡山却未曾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