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孙子兵法》与体育竞技.doc

格式:doc   大小:94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孙子兵法》与体育竞技.doc

上传人:1017848967 2016/12/24 文件大小:9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孙子兵法》与体育竞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当前位置: 国学网——国学文库——《孙子兵法》与体育竞技(邱复兴) 《孙子兵法》与体育竞技邱复兴体育竞技是运用人的体能、技术、智慧、心理、意志品质等因素, 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竞技以决胜负高低的对抗性活动。它与军事对抗活动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 《孙子兵法》谋略思想可直接运用于体育竞技活动。当然,体育竞赛是遵循同一规则, 在同一赛场, 参与对抗, 由于对抗的多轮次性, 即同一赛事所遭遇到的对手一般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对手, 打法各有不同, 且高水平的对手之间实力多在伯仲之间, 对抗异常精彩激烈,这些特点决定体育竞技更需要谋略的指导。一、兵者,国之大事也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计篇》) 孙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用兵作战, 这是国家的大事, 它关系到军民的生死, 国家的存亡, 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这句话表明孙子对于战争具有清醒的认识, 主张慎重对待战争,体现了孙子严肃的战争观。历代兵家对战争的重要性和应采取的慎重态度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六韬》中说:“兵者, 国之大事, 存亡之道, 命在于将。”杜牧曰:“传曰:‘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张预曰: “国之安危在兵,故讲武练兵,实先务也。”李筌曰: “兵者凶器,死生、存亡系与此矣。”这些论述,无不体现了孙子的“重战”、“慎战”的思想。体育竞技, 似乎只涉及到比赛的胜负问题, 但从深层次文化角度看, 体育竞赛可以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晴雨表,“国运兴, 球运兴”即为此理; 可以是国家间沟通联系的纽带, 如中美“乒乓外交”; 可以是激发民族精神的催化剂,如“女排精神”; 可以是文化交流的使者, 如武术文化的传播; 也可以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一种动力,如“奥运经济”等等。由于体育负载的功能全面多样,我们国家始终把体育事业放在事关国家民族尊严、荣誉和发展前途的重要地位上,所以一贯给予重视和支持。例如奥林匹克运动会, 历来被认为是国际上最高水平的体育赛事。争取举办奥运会, 为举办国和举办城市提供一个展示和发展的机会是许多争办国家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申办奥运会是极为复杂而激烈的申办国之间的竞争。其复杂性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种族关系以及申办国的开放程度, 国际社会对申办城市的了解程度等影响着投票结果。早在 1990 年北京举行第十一届亚运会前夕邓小平同志就建议中国申办奥运会。 1993 年, 中国第一次提出申办 2000 年奥运会, 结果以两票之差失利。 1999 年, 中国再次提出申办 2008 年奥运会。北京奥申委为此做了大量工作:组建队伍,征集会徽和口号, 对奥运村和比赛场地等进行初步的规划, 提出了“新北京, 新奥运”的理念和“绿色奥运, 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三个主题,对奥林匹克公园及主要场馆进行了总体规划和设计, 完成了内容包括经济、法律、文化、环保、财政、交通、通讯、医疗、安保、保证书等 18 个方面近 700 多张表格、总字数 20 余万字的《申办报告》, 全面展示了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条件和能力, 清晰地描绘了未来 8 年新北京的轮廓。在7月 13 日莫斯科会议上, 我国代表团通过 9 名同志的陈述、多媒体演示和三个影视片,集中展示了北京最突出的优势, 向国际奥委会,也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政府的庄严承诺和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条件和信心, 巩固了多数委员对我国的支持, 结果在第二轮投票中我国以绝对优势赢得了 2008 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这次申奥的成功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指导和全力支持, 这是申奥成功的根本保证; 二是我国迅速增强了的综合国力和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 赢得了世界普遍的认可和信心; 三是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以各种方式表达的对申奥活动的全力支持, 这是申奥成功的基本保证; 四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迅速发展的体育事业, 这是申奥成功的重要条件; 五是大力开展的对外宣传和广交朋友, 使我们争取到了奥委会多数委员的支持。所以这次申奥也是“国之大事”, 整个申奥过程充满变数,竞争异常激烈。二、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孙子曰: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计篇》) 孙子这段话的意思是, 政治就是要让民众与君主的意愿一致, 这样, 在战争中就可以让他们为国君死,为国君生,而不怕危险。孙子在其他地方讲的“上下同欲”、“修道保法”也都体现了他“重道明理”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古人常用“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得道者昌, 失道者亡”来说明“得道”在治国治军中的决定作用。历代兵家对此都十分重视。贾林曰: " 将能以道为心,与人同利共患,则士卒服,自然心与上者同也。" 王皙曰: " 道, 谓主有道, 能得民心也。夫得民之心者, 所以得死力也, 得死力者, 所以济患难也。" 张预注" 上下同欲者胜" 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