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文档名称:

穴位埋线技术.ppt

格式:ppt   大小:2,627KB   页数:4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穴位埋线技术.ppt

上传人:小白 2022/3/23 文件大小:2.5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穴位埋线技术.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穴位埋线技术
2021/4/26
1
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置入穴位内,利用线对穴位产生的持续刺激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穴位埋线
2021/4/26
2
关键点
穴位
线体
针具
操作步骤
2021/4/26
3
疗用品卫生标准以及消毒与灭菌标准。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还应符合GB15980的有关规定。
操作步骤与要求
2021/4/26
19
1 施术前准备
消毒

%的碘伏在施术部位由中
心向外环形消毒。
也可采用2%碘酒擦拭,然后戴
无菌手套。
操作步骤与要求
2021/4/26
20
2 施术方法
套管针埋线法
操作步骤与要求
对拟操作的穴位以及穴周皮肤消毒后,取一般适当长度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放入套管针的前端,后接针芯,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固定拟进针穴位,另一只手持针刺入穴位,达到所需的深度,施以适当的提插捻转手法,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埋植在穴位的肌层或皮下组织内,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球(签)按压针孔止血。
2021/4/26
21
操作步骤与要求
在穴位旁开一定距离处选择进针点,局部皮肤消毒后施行局部麻醉。取适当长度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一手持镊将线中央置于麻醉点上,另一手持埋线针,缺口向下压线,以15-45角刺入,将线推入皮内(或将线套在埋线针尖后的缺口上,两端用血管钳夹住。一手持针,另一手持钳,针尖缺口向下以15-45角刺入皮内)。当针头的缺口进入皮内后,持续进针直至线头完全埋入穴位的皮下,再适当进针后把针退出,用无菌干棉球(签)按压针孔止血。宜用无菌敷料包扎,保护创口3d-5d。
2 施术方法

2021/4/26
22
2 施术方法
医用缝合针埋线法
操作步骤与要求
在拟埋线穴位的两侧1cm-2cm处,皮肤消毒后,施行局部麻醉。一手用持针器夹住穿有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的皮肤缝合针,另一手捏起两局麻点之间的皮肤,将针从一侧局麻点刺入,穿过肌层或皮下组织,从对侧局麻点穿出,紧贴皮肤剪短两端线头,放松皮肤,轻柔局部,使线头完全入皮下。用无菌干棉球(签)按压针孔止血。宜用无菌敷料包扎保护创口3d-5d.
2021/4/26
23
线体对折穿刺埋线法
随着线体的发展,更多的羊肠线、胶原蛋白线被性能更优的PGA或者PGLA线替代,这些线体比较柔软,常规使用一次性无菌微创埋线针操作时,多数情况下“边推针芯、边退针管”的动作会卡线,所以杨才德教授等总结大家的经验,提出了“线体对折穿刺埋线法”,不但很好的解决了卡线的问题,而且使操作变得更加简单,即:取一段PGA或PGLA线,放入针的前端,线在孔内孔外的长度基本保持相同,不要针芯,刺入穴位时,线在针尖处被压形成对折,在确保针孔外的线体进入皮肤并获得针感后,旋转、退出针体,即完成了一次埋线,这种方法我们归纳为“线体对折穿刺埋线法”。
2021/4/26
24
穴位埋线的优势
长效刺激,减少就诊次数增加疗效,适合门诊患者
2021/4/26
25
穴位埋线的适应症
应该根据疾病的特点、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当的针灸方法。
埋线疗法多用于治疗慢性疾病。
2021/4/26
26
疗程的确定
治疗间隔及疗程根据病情以及所选部位对线的吸收程度而定。
间隔时间可为1个星期至1个月;疗程可为1-5次。
2021/4/26
27
穴位埋线术后反应的处理
1 在术后1d-5d内,由于损伤及线的刺激,埋线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性炎症反应,少数病人反应较重,伤口处有少量渗出液,此为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处理。
若渗液较多,可按疖肿化脓处理,进行局部的排脓、消毒、换药,直至愈合。
局部出现血肿一般先予以冷敷止血,再行热敷消瘀。
2021/4/26
28
穴位埋线术后反应的处理
3 少数病人可有全身反应:
表现为埋线后4h-24h内体温上升,一般约在38度左右。局部无感染现象,持续2d-4d后体温可恢复正常。
如出现高热不退,应酌情给予消炎、退热药物治疗。
2021/4/26
29
穴位埋线术后反应的处理
4 如病人对线过敏,治疗后出现局部红肿、瘙痒、发热等反应较为严重,甚至切口处脂肪液化,线体溢出,应适当作抗过敏处理,必要时切开取线。
2021/4/26
30
注意事项
1 线
在使用前可用适当的药液、生理盐水或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