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2022年医疗应急演练总结.docx

格式:docx   大小:30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年医疗应急演练总结.docx

上传人:橙老师 2022/3/23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年医疗应急演练总结.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演练情形
医疗应急演练总结
2022 年 10 月 12 日,我院为检验急救绿色通道是否畅通, 切实加强急救队伍建设,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医疗卫生事 件的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才能, 医政科组织在急诊科、护理部、病房、麻醉科、生命体征
T : ;P:76 次/分; R:22 次/分; BP:120/ 78mmHg
、预备电梯运行
、应用担架护送
、17: 30 与病房医护人员交接
通过绿色通道进入病房,与病房医护人员进行交接病情
交接
药品交接;
、做好抢救后病历记录和科室的整理、消毒工作;重新补齐急救药品,设备检修完好,以备其他病人使用;
四、应急演练现场总结五、演练终止
二、各部门值班人员到达时间:
2022 年 xx 市医疗救援应急演练总结
为提高我市突发公共大事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处置才能, 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医疗救援工作,锤炼应急队伍,提
高全市网络医院的急诊急救水平; 2022 年 11 月 15 日, xx
市卫生局举办了全市各医疗机构 120 急救人员医疗救援应急
演练,全市 11 个乡镇 16 个医院、卫生院及分院共 36 人参与了本次演练;上午 8 时,各单位准时报到; 8:20-11 :30, 各单位依据供应的案例背景资料进行现场演练; 一、演练 概况
本次应急演练采纳现场演练形式,第一是 120 急救人员
接到紧急救援通知后携带应急药物、器械并赶赴现场,依据
模拟供应的案例进行现场演练,评估 120 急救人员的应对处置才能;
二、组织治理
为了确保演练胜利举办,市卫生局及 120 急救分中心制定了具体的演练方案,明确了参与本次演练人员组成、同时
明确了现场指挥组、考核组、后勤保证组、监督组的人员及
相关职责,从组织治理上落到实处;市卫生局 xx 局长出席了应急演练,四家市级医院及各镇卫生院医疗救援应急人员
参与了本次应急演练;经专家组点评,本次演预备充分、选材切实、基本达到目标;
三、结果
经过 3 个小时多的紧急演练,活动顺当终止,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四、存在问题
演练之后,进行了总结会,通过专家组演练总结点评,指出本次演练提高了医疗救援应急人员的处置才能和协作才能,也丰富了应急处置上的体会;这次演练同时也发觉了一些问题,部分急救人员在某些细节问题处置上仍存在欠缺,主要是现场处置娴熟程度不够; 五、工作建议
本次现场演练操作中发觉的问题主要缘由是部分医疗救援应急人员平常对突发大事的处置比较少,处置娴熟度欠
佳;因此, 在以后的工作中, 在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的同时,
增加实践操作的力度,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学问水平的同时强化实践操作才能;
xx 市卫生局
二 O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新泰市其次人民医院
应急演练工作总结
2022 年 6 月 12 日下午 2: 30 分,我院应急办主任陈涛带领院感染科、护理部、急诊科、传染病科相关人员绽开了
一场别开生面的甲型 H1N1流感应急演练工作;
下午 2 时 30 分,在必要的现场预备后,从西良庄社区二号楼一单元二楼电话医院 120,告知该处有一昨天从上海
回来的人,今日显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疑似甲型 H1N1 流感病例需到医院救治;急诊科护士庞静接电话后,立刻通知
医生、护士、消毒人员、驾驶员出车,并通知院办公室;院
办公室分别电话分管院长、医务科长和应急办;应急办主任陈涛立刻通知传染科医护人员做好收治病人预备工作,同时报告区疾控中心;护理部主任高灵芝和应急办主任陈涛到急诊科对工作人员现场预备情形和穿戴防护用品次序进行考
核; 5 名工作人员穿戴完毕后随抢救车前往; 2 时 44 分到达现场,医生赵淑刚询问病史及相关情形后,确认病人疑似甲
型 H1N1 流感病例,打算将病人接回医院隔离观看治疗;在
医生询问病史的过程中,应急办主任陈涛对工作人员防护、物品、药品预备进行了检查;回院后医务人员通过专用通道护送病人到达传染科,并与传染科医护人员进行了具体的病
情交接, 消毒人员消毒抢救车后、 沿途进行消毒; 诊治完毕, 检查了脱防护用品次序, 及用物的处置等情形; 演练终止后, 全部参与医务人员进行了总结;
本次演练,检验了我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大事的小心性、应急反应速度、和预备工作以及用物处置是否规范;结果,参与演练的工作人员反应灵敏、到位准时、预备工作较
充分,疫情报告程序正确;不足之处:一是医生寻问病史欠娴熟,未明白病人接触史;二是用后物品未按要求放置在专用桶内,脱下的统靴未预备专用器具盛装;三是浸泡护目镜容器太小,护目镜未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四是消毒员消毒
液配制浓度不清晰,消毒范畴未达到 米;五是通道上有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