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思维导图在小学四年级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使文章言之有物
很多学生往往看到作文题目后不知道写些什么,思路打不开。而且在这个最初的阶段,学生的灵感是一闪而过的,很多时候学生顺着思路往下一想就会
2
思维导图在小学四年级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使文章言之有物
很多学生往往看到作文题目后不知道写些什么,思路打不开。而且在这个最初的阶段,学生的灵感是一闪而过的,很多时候学生顺着思路往下一想就会把最初的想法给弄丢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思维导图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的,每个词或者图像自身都成为一个子中心或者联想,整个合起来以人一种无穷无尽的联想。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围绕作文的主题,去收集、整合资源,使写作内容无限延伸。这样可以消除学生“言之无物”的心理恐惧。
每一篇习作,都有它的主题。学生在拿到习作要求之后,首先要确定写什么,也就是思维导图中所提到的“中心点”。当确定一个中心词后,要围绕中心词进行发散思维,自由想象,并以关键词的形式记录相关要点。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如果不想写校园里的景物,也可以写别处的景物,或者写写发生在校园里的难忘的事。”在审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完作文要求后提炼出题目关键词,并将其筛选确立为思维导图的中心词。接着,以这个中心词为基础,在自己的大脑中进行纵向、横向和逆向的辐射发散。教师可以运用关键词进行启发,打开学生思路。如,围绕校园我们可以写些什么内容呢?引导学生的思维从“校园”这个中心词向外扩张,比如可以写校园的景物,可以写校园的活动,还可以写校园的师生。学生尽可能多的罗列出所想到的内容并在纸上画出能够想到的关键词,然后在认真筛选之后,比较利弊,选择最佳角度写作。这样根据思维导图提供的内容,学生进行作文选材的范围就很大,学生就有内容可写。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认真思考的机会。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提出新的、具有创造性的素材。同时,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中心点”辐射出去的内容时,学生的个性的东西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彰显。
——使文章言之有序
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出现素材杂陈,思路不清,结构混乱,详略不当等一系列问题。思维导图的思维可视化功能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习作结构网络。当学生需要的“习作结构”画出来,这张图能让每一个习作的点都呈现出一定有序的思路,使习作构思更可视化、清晰化
2
。这样学生习作时就能理清层次,做到详略得当。
在进行教学时,当学生确定录,抓住关键词,理清写作的思路,也就是明确文章应当围绕哪几方面来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内容应当详写,哪些内容又该略写,以及段落之间应该如何衔接等等。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学生按一定顺序写我们的校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思考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假如按照空间顺序,可以让学生先设计一条游览线路,再根据游览线路画思维导图,再现学校的每一处有哪些景物,想想准备选择哪几处写,重点写什么,做到重点突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