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ltawn 2022/3/24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吟唱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吟唱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吟诵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1.橡皮泥.
2.学生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吟诵《题西林壁》导入。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
3、复****学诗的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4、明确吟唱古诗也是学****古诗的一种方法。
二、简介吟唱的方法
1、吟诵原那么: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为仄声;平长而缓,仄短而促。
1、吟唱古诗:配乐而唱。
三、学****古诗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诵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考虑,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上下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风光都不一样。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设你如今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 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中。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吟唱,悟诗情
多吟唱: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欢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风光流连忘返。你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