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手足口病.ppt

格式:ppt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手足口病.ppt

上传人:w8888u 2012/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手足口病.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手足口病
汉江集团卫生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贾均江
汉江集团卫生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手足口病的定义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
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无合并症的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d自愈。
流行概况
为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的报道。
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新西兰Seddon于1957年最早加以描述,1958年加拿大Robinson从患者粪便和咽拭中分离出CoxA16,同时患者血清抗体有四倍增长,初步查明CoxA16为本病病原;
1959年提出HFMD命名。
国外流行概况 (一)
1959年英国、美国也发生流行,1972年肠道病毒71型(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
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英国1994年4季度爆发了一起遍布英格兰、威尔士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952个病例;
其他欧、美国家也经常发生由各型柯萨奇、埃可病毒和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
国外流行概况 (二)
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流行1969~1970年的流行,以CoxA16感染为主,1973和1978年的2次流行均为EV71引起,病情一般较温和,同时也观察到伴无菌性脑膜炎的病例。1997~2000年手足口病在日本再度活跃,EV71、CoxA16均有分离,EV71毒株的基因型与以往不同。
国外流行概况 (三)
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肆虐东亚地区,1997年以来,EV71感染为主的手足口病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大规模爆发流行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导致死亡病例增多。
国外流行概况 (四)
马来西亚概况
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 4~8月份共有2628例发病,住院889例,39例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仅4~6月份就有29例病人死亡,,病程仅2天。
国外流行概况 (五)
新加坡概况
1970年首次发生,1972年、1973年和1981年均有流行,1997年起又有许多儿童患病,2000年秋季发生了大规模流行,有4名儿童死于肺部并发症,部分病人中检出EV71型,全国的幼儿园为此曾一度关闭。
国内流行情况 (一)
81年起,上海、北京、福建等零星报道,缺乏病原学支持;
天津83年CoxA16爆发流行,5-10月间报告病例7000,86年又再度爆发,%%;
1999年5-9月,深圳南山区66例;
2000年5-8月招远市立医院接诊1698例,6月15-7月15日发病高峰,3例死亡,14例病毒性脑膜炎;
2000年苏州某幼儿园因新加坡生病儿童返回引起爆发;
2001年4月,北京昌平区某幼儿园一起手足口病爆发,患病
% 。
国内流行情况 (二)
香港地区1987年发生EV71流行,2001年出现首例死亡病例;
1998年EV71感染在台湾省引发大量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6月和10月流行中,共129106例,重症405例,多为5岁以下儿童(91%) ,死亡78例,其中65例有肺水肿或肺出血(83%)。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