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浅议广播新闻现场报道技巧.docx

格式:docx   大小:8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议广播新闻现场报道技巧.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2/3/25 文件大小: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议广播新闻现场报道技巧.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议广播新闻现场报道技巧
 
 
 
 
 
   
 
 
 
■汪阴华
【摘要】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媒体日益面临“读图时代”的冲击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只闻其声”情景。
美国新闻学家雷特狄克曾对细节描写有这样的阐述:“在人们心里,蕴藏着各种各样的记忆,如果你能唤起他们心中的这些形象,你的描述就具有了激动人心的力量。”广播新闻要想在听众头脑中产生“影像”,就要捕捉生动的细节,通过描写把记者在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生动地刻画出来,唤起听众经验范围内的记忆贮存,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综合感受,进而使原本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图像,使逻辑思维变成形象思维。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1997年的优秀广播新闻《香港热土祭洒社稷坛》,报道了香港回归后第5天,90岁高龄的文物专家单士元把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从香港带来的一罐热土,洒在中山公园的社稷坛上。这篇现场报道中有这样一段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在社稷坛的东南端,单老伸出颤抖的双手,慢慢躬下身去,从一个精致的木罐中捧出了香港的热土,凝神注视了一会儿,然后,和两名小学生一起把这些热土一点一点地洒在了五色土祭坛上。
”这段细节描写,通过单老“伸出颤抖的双手”、“躬下身”、“捧出”、“凝神注视”等动作,传神地表达了老人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激动和喜悦之惰,使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巧借音响传递现场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不同的语音和语调,不同角色的音色和音质,都会给现场报道带来不同的视听感受。同时,广播又是一种线性传播.具有不可逆性和转瞬即逝的特点,也直接影响着现场报道的收听效果。 那么,如何做到扬长避短,增强广播媒体现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呢?许多广播媒体的实践表明,充分发挥广播媒体的优势和特色,通过运用不同音响表达人们的各种情感和现场的气氛,使声音符号立体地、形象地传递给听众,尽可能地激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营造出现场报道的“视觉效果”,让听众听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广播媒体进行现场报道的主要形式为文字稿和现场录音报道。目前,越来越多的广播媒体主要采用现场录音报道的方式,以其丰富、生动的现场音响和记者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形象化、立体化、典型性、有细节的“现场画面”及时传播给听众。现场录音报道具体又分为现场连线和录音报道两种,前者主要通过记者的观察,向听众描述新闻事件的本身以及记者在现场的感观感受,后者主要通过发挥现场音响的“传递性”,用“可感知”的声音信息唤起听众的想象力,使听众获得非常“直观”的“视觉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媒体讲究“画外音”,广播媒体则重视“音外画”。比如,运动场上“各就各位”发令声传出,听众可以想象到运动员紧张地蹲在跑道上;枪响,听众可以想象到运动员奋力向前冲去。这是因为
听众见过这种场面,熟悉的音响自然引发听众对现场产生联想。
《锤声敲开新渠道——广州拍卖行第一天营业见闻》是1991年全国优秀广播新闻作品。在这篇作品中,作者巧妙运用大量音响把听众带到拍卖会的现场:“各位听众,现在拍卖开始了。(现场音响:拍卖经纪人声音:国营广州拍卖行首场拍卖会现在开始……,)经纪人首先推出的是卡西欧录像机,单价每台1300元,总金额为18200元。(音响:现在拍卖第一宗,叫价声:18号,1350元,18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