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为人类建设美好的生存空间为人类建设美好的生存空间为人类建设美好的生存空间为人类建设美好的生存空间盾构在流塑状淤泥质粘土地质情况下穿越城市主干道沉降控制? 100% 明确小组活动的目的、方法及特点,确定了小组成员的组成。 100% 研究讨论流塑状淤泥质粘土特性及穿越主干路的现状, 分析盾构施工对主干路的主要影响因素。 100% 由于隧道轴线位于主干路下方,为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 讨论分析监测点位的布置;关于穿越前期试验段的设置问题。 100% 研究讨论流塑状淤泥质粘土地质情况下穿越主干路的技术方案。 5 100% 研究对策落实情况,查漏补缺,查找有无落实不力现象发生。 6 100% 对策措施实施结果反馈组织。 100% 全面质量检查学习。 100% 课题实测结果汇总分析。 100% PDCA 循环效果分析、总结成果、汇总资料、积累经验 QC 80 米第 398-465 环 398 环 465 、绿色部位盾构开挖端面上部覆土,均为②-3b2-3 软塑状粉质黏土夹粉土,该区段属于冲沟-阶段前缘地区, 水量丰富,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现场出土显示此区段为黑色流塑状淤泥质软土,土层含水量较大。穿越区域最大纵坡为+5‰,此段隧道上部覆土厚度约为 9m左右。,掘进过程中刀盘扭矩较小,从图视知土质非常稀软,无自立性。图示为集土坑内土。土从土箱倒入集土坑内即呈现塌平状态。,来往车辆频繁, 以货运车、客运车、私家车为主。图示为双向四车道主干路, 中间为绿化分隔带,主干道两侧设有绿化带及人行道。①在该区域盾构穿越的绝大部分土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该土层呈流塑状,承载力和自立性均非常小,要保持开挖面稳定难度极大。②区间穿越该土层距离较长,盾构在穿越此段土层时,实际出土近乎全断面都是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大大增大了施工的控制难度,且穿越成功与否,社会影响较大。经过项目研究、分析及专家认证,认为有必要作为一个专项课题进行研究,这是我们成立该 QC小组的最主要原因。③在区间出线施工中,对土层和路面产生了扰动,周围的土体经历了扰动~固结~ 密实的过程,当入线盾构二次穿越附近土层时使土体再次扰动,增大了施工风险, 增加了施工的控制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