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80KB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1017848967 2016/12/31 文件大小:8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9-2015 年) 二〇〇九年五月 2 目录一、森林防火现状分析……………………………………… 1 (一) 主要成效…………………………………………………………… 1 (二) 基本经验…………………………………………………………… 4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严峻形势…………………………… 6 (四)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 7 二、总体思路………………………………………………… 11 (一) 指导思想………………………………………………………… 11 (二) 基本原则………………………………………………………… 12 (三) 奋斗目标………………………………………………………… 14 (四) 区划布局………………………………………………………… 15 (五) 重点治理片区主攻方向………………………………………… 17 三、建设内容与任务………………………………………… 21 (一)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程建设…………………………………… 21 (二) 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建设…………………………………… 22 (三) 阻隔系统建设…………………………………………………… 27 (四) 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建设………………………………… 27 (五) 森林航空消防系统建设………………………………………… 29 (六) 森林消防专业队伍与装备能力建设…………………………… 33 (七) 武警森林部队防火装备建设…………………………………… 34 (八) 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 34 (九) 森林火灾损失评估和火案勘查系统建设……………………… 343 (十) 科技支撑系统建设……………………………………………… 35 ( 十一) 培训基地建设………………………………………………… 35 四、保障措施………………………………………………… 37 (一) 加强领导, 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制…………………………… 37 (二) 齐抓共管, 认真执行部门分工负责制…………………………… 37 (三) 健全机构, 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管理水平………………………… 38 (四) 强化机制, 积极拓展建设资金渠道. …………………………… 38 (五) 加强科研, 提高森林防火科技水平……………………………… 38 (六) 严格管理, 认真实施建设工程项目……………………………… 39 (七) 分级实施, 加强监督和评估……………………………………… 39 (八) 积极探索, 创新森林防火机制…………………………………… 40 (九) 加强森林防火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401 一、森林防火现状分析(一) 主要成效“十五”期间是我国林业快速发展的 5年, 也是森林防火工作取得长足进展的 5年。森林防火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取得了可喜成就。“十五”期间, 全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 9586 起, 受害森林面积 万公顷。与前 51 年均值相比,火灾次数下降 %,受害森林面积下降 %;年均森林火灾受害率为 ‰。 1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十五”期间,森林防火工作行政领导负责制不断丰富和完善。 2001 年, 温家宝同志提出“五条标准”, 赋予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新的内涵。 2004 年4 月,国务院办公厅《通知》将“五条标准”以文件形式予以进一步明确, 为贯彻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提供了政策依据。 2005 年在国务院召开的重点省区森林防火工作座谈会上,回良玉副总理提出了“三项要求”,进一步拓展了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外延。林业部门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重点摆在突出位置,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 有力支持了森林防火综合治理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信息产业、税务等部门积极落实国家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各项扶持政策; 气象、广电部门及时提供气象和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测预报服务。民航、铁道和交通部门为扑救森林火灾快捷安全运送兵力和物资提供了便利条件。林区驻军、预备役部队、武警部队和广大公安干警积极参加森林扑火救灾。防火体系进一步完善,2 政府全面负责,齐抓共管的森林防火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2 、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森林防火理念“十五”期间,“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稳步确立, 实现了防火观念和认识的理论升华,工作方式灵活转变,工作重点合理转移。在工作程序上,突出“预防为主”。通过强化多种形式的宣传,营造了良好的防火氛围; 通过营造生物防火带、开设防火隔离带等, 减少了火灾隐患。在工作方式上, 注重科学性、时效性。通过合理引导野外生产生活用火,实行“疏堵结合”,全面防范与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