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中国画构图.doc

格式:doc   大小:5,781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画构图.doc

上传人:brozn 2022/3/27 文件大小:5.6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画构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中国画构图的传统观念和根本规律
 一、太极图和中国画构图的传统观念
太极图(图1)是中国古老的哲学典籍-—《易经》用以阐释宇宙万物中“阴”和“阳"的对立统一规律的一种图像。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易·系辞传·上》曰:“易有太谐,既强调了多样又注意统一。这启示我们对中国画传统构图观念中其余几个问题的认识。
左旋右转的旋律主线
,各种物象的组合由一条之字形(或S形)气脉连缀贯穿起来。这些在石涛、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笔者在拙著《墨竹教程》中谈到墨竹构图时把这个之字形(或S形)的气脉称作
“旋律主线"。,而在横幅中可以是横摆。画竹布叶,注意到以旋律主线连缀贯穿,可防止构图出现散、乱、板的缺点,表现其他物象和题材也一样适用。

(三)齿牙交织的块面交合
     上文谈到之字形旋律主线的问题,。这两种类型构图中有一条阴面和阳面,即黑和白、实和虚的交合线,这个交合线不能以直线出现,而应当是齿牙交织的之字形(或S形)的交合线,。
二、中国画构图中的平衡和调整
中国画构图中对平衡的处理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等量平衡,一种是不等量平衡。不管哪一种,在构图处理过程中都着眼于解决平衡和变化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等量平衡往往是平衡因素居多而变化缺乏,需要加强变化的因素,使之在平衡中求得变化。不等量平衡往往是变化的因素居多而平衡缺乏,需要加以调整,使其在变化、灵动中求得平衡和统一。
(一) 不等量平衡
   在传统文人画中不等量平衡为多见。这在太极图中显示为右边是大块的黑(中有白点),而左边是一大片白中的一小点黑。这和秤砣和重物的不对等是一样的 (图9).那么,在这种不对等的情况下如何调整他们的平衡呢?方法有三

 1、 距差调整
    我们看物时秤砣的位置需不断挪动,当移到左右可以获得平衡即可停顿,并在这一位置找到重量数据,。 图10中左下角的山石是近景,面积较大,在远景程度线上可以有一座小岛,小岛的位置当然是在靠右框附近位置易于获得平衡。
    2、质差调整
    图11右边是一大片的树林,左边点缀了几个小人物,人物只占很小的面积,但人物活动很重要,从质的比较来看,人的分量比树更重,这就使画面得到调整,构图趋于平衡。
    3、动势调整
    图12右边是竹子,左边较为空旷。但是通过竹子枝叶向左摆动,加上朝左飞的麻雀的动势,,也是以动势求取平衡.
(二)等量平衡
不等量平衡是一种秤杆式平衡类型,而等量平衡那么是一种天平十平衡类型(图13)。天平式平衡可以有如下两种形式:

    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图14),主体在画幅的中间部位,主山外形左右根本对称,而以近景土坡溪流变化加以丰富和调整。李可染的山水画也常常采用这种构图形式。
   
    不对称等量平衡是构图左右两边分布均等,但外形并不对称,正如天平上的砝码和矿石,两边重量相等,支点居中,但左右外形并不对称(同大).这类构图在中国山水中较为多见.(图15)

三、中国画构图类型归纳
(一)篇幅形式
 
   较为窄长的挂轴或条屏统称条幅,这类构图在传统的中国画中较为多见(图16)。

  一种较为饱满的长方形构图,通常悬挂于客厅中堂,两边配对联。因此这类画统称中堂(图17)
3。横批类    较为窄长的横幅,两头装杆悬挂,统称横披(图18)。
4。长卷类
  特长的横批为长卷。有的长卷并非用于悬挂,只用于收藏和手头把玩,故也称手卷(图19)。(图17)
 5。册页类
   以16开至8开纸大小规格的形式作画,完成后装裱成册,这类画统称册页。时下往往先裱后画,即在现成裱好的册页上作画
 6。扇面类
   扇面通常以折扇为多见(图21),但也时有以团扇等形式出现的。

 
7。镜片类(直幅或横幅)
   镜片,顾名思义是裱成画片预备人镜框之用。以4尺整纸横幅,,这样易于保护,视觉效果好。
 8。斗方类
   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