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ZL) 题型: 1. 名词解释, 2*4 ; 2. 连线题, 1*10 ;或者判断题 2*5 ; 3. 填空题, * ( 28— 32 ); 4. 简答题; 5. 分析说明题。一、名词解释。 1 、说明书:说明建设方案规划设计的思想、建设规模、使用土地的范围﹑面积、建设条件等。 2、红线:在城市规划建设图纸上划分出的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的界线。 3 、道路分级:是决定道路宽度和线型设计的主要指标。 4 、道路总宽度:也叫路幅宽度即规划建筑线(红线)之间的宽度。 5 、分车带:又叫分车线,车行道以上纵向分隔行驶车辆的设施,用以限定行车速度和车辆分行,通常高出路面 10cm 以上。 6 、交通道:为便于管理交通而设于路面上的一种岛状设施。 7 、人行道绿化带:又称步行道绿化带,是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 8 、分车绿带:在分车带上进行绿化,也称为隔离绿带。 9 、防护绿带:将人行道与建筑分隔开来的绿带。 10 、基础绿带:又称基础栽植,是紧靠建筑的一条较窄的绿带。 11、安全视距:是指行车司机发觉对方来时立即刹车而恰好能停车的距离。 12、视距三角形: 为保证行车安全, 道路交叉口、转弯处必须空出一定的距离, 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或侧方来往的车辆, 并有一定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 而不致发生撞车事故。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的三角形。叫“视距三角形”。 13、行道树: 有规律地在道路两侧种植用以遮荫的乔木而形成的绿带, 是街道绿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最普遍的形式。 14 、街道小游园;在城市干道旁供居民短时间休息用的小块绿地。 15 、花园林荫道:与道路平行而且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也可称为带状街头休息绿地。 16 、步行街:城市中专供人行而禁止车辆通行的道路。 17、高速公路; 是具有中央分隔带及四个以上车道立体交叉和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 专供车辆快速行使的现代公里。 18、城市广场: 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 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 常常是公共建筑集中的地方。 19、居住区: 广义就是人类聚居的区域; 狭义讲是指由城市主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 20、覆盖率: 用地上栽植的全部乔灌木的垂直投影面积, 以及花卉、草皮等地被植物的覆盖面积占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21、公共绿地: 指人民公共使用的绿地。这类绿地常与老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结合布置。 22、道路绿地: 道路两侧或单侧的道路绿化用地, 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情况等的不同进行布置。 23、组团绿地: 是直接靠近住宅的公共绿地, 通常是结合居住建筑组布置, 服务对象是组团内居民,主要为老人和儿童就近活动、休息提供场所。 24、公园: 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是室外休息﹑观赏、游戏、运动、娱乐, 由政府或公共团体经营,为保证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国民教育素质、并自由享受的市政设施。 25 、体育公园:是市民开展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性质的公园。 26、纪念性公园: 是以当地的历史人物﹑革命活动发生地、革命伟人及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而设置的公园。 27 、屋顶花园:是指将各类建筑物的顶部栽植花草树木,建造各种园林小品所形成的绿地。 28、园林规划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包含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个含义。园林绿地规划是指对未来园林绿地发展方向的设想安排: 即按照国民经济的需要, 提出园林绿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规模﹑速度和投资等。园林绿地设计是指对某一园林绿地( 包括已建和拟建的园林绿地) 所占用的土地进行安排和对园林要素即山水﹑植物﹑建筑等进行合理的布局与组合。 29、园林风格: 是指每一个园林绿地所具有的自己的独到之处﹑鲜明的创作特色﹑鲜明的个性。 30、园林艺术: 是研究关于园林规划﹑创作的艺术体系, 是美学﹑艺术﹑绘画﹑文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尤其是美学的运用。 31 、对称:是以一条线为中轴,形成左右或上下在量上的均等。 32、均衡: 是对称的一种延伸, 是事物的两部分在形体布局上的不相等, 但双方在量上却大致相当,是一种不等形但等量的特殊的对称形式。 33 、对比:对比是比较心理的产物。对风景或艺术品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加以组合利用, 取得相互比较、相辅相成的关系。 34 、协调:是指各景物之间形成了矛盾统一体,也就是在事物的差异中强调统一的一面,使人们在柔和宁静的氛围中获得审美享受。 35、城市七线: 城市红线、城市绿线、城市蓝线、城市紫线、城市黑线、城市橙线和城市黄线。 35、城市绿线:“绿线”是规划城市公共绿地、公园、单位绿地和环城绿地等。城市绿线分为现状绿线和规划绿线, 现状绿线作为保护线, 绿线范围内不得进行非绿化设施建设; 规划绿线作为控制线,绿线范围内必须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