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成长记录袋评价案例.docx

格式:docx   大小:68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成长记录袋评价案例.docx

上传人:shugezhang1 2022/3/28 文件大小: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成长记录袋评价案例.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成长记录袋评价案例
成长记录袋评价案例
成长记录袋评价,可记录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次数、内容和行为表现以及活动过程的体验等,它包括观察日记、讨论过程、访谈记录、探究计划、搜集到的资料、作品、结论、自己的感想、别人的评价等的目标,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针对此次活动的主题,要求学生设计与绘制湘绣样品,解决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绘制的粗糙与图形的单一,以及选材能力的缺乏等问题。
内容/特点:
指导教师(湘绣厂的设计师)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一起带学生现场观摩设计的成品与设计师绘制的过程,学生学****湘绣选材的技巧。
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的评价1、成长记录袋评定
③展示型成长记录档案袋
展示型成长记录档案袋也称最佳成果型记录袋,它是一种激励性的终结性评价。每个学生收集的都是最佳的作品,反映学生的个性特长与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内在学****动机。在有家长与其他人参加的展示会上,学生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成果。
【案例4】展示型成长记录档案袋样例课程领可收集的内容域:
综合实践最优秀的调查报告、优秀的作品、活动采访录音带、光碟、调查问卷、实验报告、反思性评价单等等④兼合型的成长记录档案袋
兼合型的成长记录档案袋,它实际上是一个按学生兴趣发展进行收集的百宝箱,它可以按照学生的意愿自由地放入各种他(她)认为重要的资料。是一个体现
学生爱好与兴趣的档案袋。
【案例5】学生的档案袋的设计样例
我的成长足迹(我的出生照片、小脚印、爸爸妈妈抱着我的合影、还有我爷爷奶奶对我的祝愿⋯⋯1-4)
我的文档(综合实践活动展示性成果收集,有活动照片、有活动采访的录音、有光碟、有自己写的活动故事、有网上下载的资料、调查问卷、还有我最得意的作品⋯⋯5-25)
我的信箱(老师给我的评价、市长伯伯的回信、同学们的电子贺卡、还有大山里新结识的小伙伴的来信、还有我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反思记录⋯⋯26-40)学生出生时的照片这就是我,可爱吧!
这是我刚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张杰作,怎么样?看看我胖嘟嘟的小手,还有红扑扑地脸蛋,你就知道现在的我很调皮,不过我现在还是挺逗
人喜爱的!
出生时的小脚印
这是我出生时医生阿姨给我留下来的“天下第一脚印”,医生阿姨的姓名是:湖南妇幼保健院的方超英,可她现在出国进修了,她真了不起!
全家福爷爷奶祝愿我们的小孙孙健康成长,活泼奶的祝可爱!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学****成福:为爷爷奶奶的骄傲!
⑶学生成长档案袋的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给予学生的反馈,包括形成性反馈和总结性反馈。总结性的反馈一般在档案收集的后期一次性地给予;而形成性的反馈则是在档案生成的过程中定期地给予。因而相对于总结性反馈来说形成性反馈对学生的指导性更强,更有意义。教师的形成性反馈能有效地支持学生的学****其意义在于从简单地给予结论性的知识变为有效地引导学生的
学****过程。教师的形成性反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灵活运用反馈方式。一般来说,教师的反馈可以有多种形式,口头表达或书面交流;面向小组或面向个人。这几种形式各有利弊,可以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口头表达有利于师生间的直接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想法,但是这种面对面的方式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学生可能出于各种心理原因,不愿意接受;书面交流给学生以亲密感,交流可能会更深入,学生更易于接受,但受时空的阻隔,不利于教师直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可能出现交流偏差。面向个人的反馈有针对性,能给学生以个别性的指导,但受教师时间精力的限制可能流于形式;面向小组的反馈对于个人的针对性弱,但是教师易于把握整体的学****活动状况,给予有效的指导。总之,教师要根据自己对学生学****情况的掌握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
②重视指向学生表现的反馈。教师的反馈可以是针对学生的态度、方法、情感表现、问题等
方面。具体来说就是针对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对待问题的认真程度;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在讨论及发表中的表达,资料收集的质量;需要改进或加强的地方。而教师反馈的指向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不同,学生采纳的程度也不同。因而,教师在给予反馈时,要重视更多的指向学生的表现,降低学生的戒备心理,促进学生的行为改变。
③恰当处理好反馈的频率。给予反馈的频率也是影响其效果的重要因素。反馈的数量与学生行为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但是不能引起学生思想和信念上的变化。也就是说,一定数量的反馈促进学生观念的变化和行为的改善,但是其效果并不是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增长的。反馈的频率过快,学生无法内化到思想体系中去,不能起到本质上的作用。结果只能像过去一样,起到一种规范和管制的作用,失去教师反馈的真正意义。而反馈频率若过慢,会使学生失去方向与指导,产生无力感。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操作的情况确定反馈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