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keck 2022/3/28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庐山面目"看事物本质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罗先伟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默写古诗。
  2、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络生活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步鉴赏才能,练****仿写。
从“庐山面目"看事物本质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罗先伟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默写古诗。
  2、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络生活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步鉴赏才能,练****仿写。
【教学重点】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思想。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课前朗读学过的古诗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贺知章《回乡偶书》、张九龄《望月怀远》、张继《枫桥夜泊》。
一、复****导入。
1、昨天我们先学****了陆游的《游山西村》,谁能背一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的意思知道吗?谁来说一说?
这句诗被千古传唱,是因为它富含哲理,在今天,这句诗常用来形容什么?(形容陷入困境,几乎绝望,突然绝处逢生,出现转机,因此也增强了抑制困难的信心.)
2、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跟《游山西村》一样,在简单的写景当中饱含深化的道理,是这首诗的特点。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齐读课题,结合注释理解题意。(带着理解,再读题目。)
3、简介诗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之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散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出色的大家之一。
二、初读感知。
1、《题西林壁》这首诗透射出大诗人怎样的人生哲理?让我们走进诗中,和作者身同感受。
自由朗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朗读情况。纠正字音。
3、我们读诗,不能只满足于读正确,还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比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可以这样读,?

4、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诗意。
1、很好,,还不够啊,我们还要读懂诗的意思。
通过以前的学****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去理解诗意?
2、下面,我们就尝试用这些方法理解诗意。因为没有带字典,遇上不懂的关键字,你可以问老师解决。
3、同桌之间互解诗意。
4、反响交流。
第一句,谁来读?
阅读时,我们要根据文字想象画面。
抓住“岭"、“峰”理解第一句。指名学生说出其不同,并画一画。
同样是看庐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同样能说明这一规律,知道是哪一篇?
第二句意思谁来说?想象一下,假设,庐山就在我们的面前,你可能会看到什么?
能把你的想象读出来吗?一二句,谁来读?指名读。
三四句连起来,谁来说意思?
“识"的意思,可以怎样理解?(认识,知道,看清楚,明白等。)“缘”呢?“此山”指的是哪儿?
5、总结学法:
大家真了不起,写于九百多年前的诗,我们也能读懂!原来,读诗时,抓住关键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