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阿拉伯的智慧
高惠珠著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立身处世的智慧 3
信赖真主,同时拴住你的骆驼 3
滚动的塔基亚原则 7
我确已把人造成具有最美的形态 10
第二章崇知图强的智慧 15
真主加赐奋斗的人 15
在我创造的万物中,我只喜欢智力 18
学者的墨迹比殉教者的血迹更加高贵 20
第三章群体生存的智慧 23
我同你们一样,是个凡人 23
朋友和兄弟同等重要 25
不窥探他人隐私就是仁慈 29
第四章巧创文明的智慧 32
一座清真寺,一座学校 32
用与书本等重的黄金作稿酬 34
求学问是男女穆斯林的天职 37
第五章乐善好施的智慧 42
行一件善事的人,将得到十倍的报酬 42
你们决不能获得全善,直到分舍自己所爱的事物 44
刷牙礼两拜胜过不刷牙礼七拜 47
第六章经商谋财的智慧 51
应当用充足的斗与公平的秤,这是善事 51
真主准许买卖,而禁止重利 55
勇者创造机遇 59
第七章执政掌权的智慧 62
宁远勿近,方为良缘 62
让“伊制马尔”和“格亚斯”发挥威力 65
使用合法的计谋 67
第八章婚丧嫁娶的智慧 71
都以“圣名”为“经名” 71
结婚是瓦直卜,结婚是逊奈 74
亡人奔土如奔金 78
前言
在20 世纪的世界舞台上,阿拉伯国家是一股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力量,它在这个舞台上已有了不言而喻的位置。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读着1937 年出版的美国历史学家希提的《阿拉伯通史》中的如下这段话时,也许仍会感到惊异:“讲阿拉伯话的各国人民,是第三种一神教的创造者,是另外两种一神教的受益者,是与西方分享希腊-罗马文化传统的人民,是在整个中世纪时期高举文明火炬的人物,是对欧洲文艺复兴作出慷慨贡献的人们。”①(①〔美〕希提:《阿拉伯通史》,商务印书馆,1979 年,第904 页。)阿拉们穆斯林世界真那样辉煌过?这不会是历史学家的偏爱之辞?然而在历史学家后面来了政治家,而且是世界级的大政治家:“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的蒙昧状态的时候,伊斯兰文明正经历着它的黄金时代..几乎所有领域里的关键性进展都是穆斯林在这个时期里取得的..当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们把知识的边界往前开拓的时候,他们所以能眼光看得更远,是因为他们站在穆斯林世界巨人们的肩膀上。”②(②〔美〕尼克松:《抓住时机》,新华出版社,1992 年,第16O~161 页。)这是已故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其绝笔之作《抓住时机》中所写的一段话,该书出版于1991 年,就是说,这位西方大政治家以20 世纪90 年代的眼光,提请人们注意,在当今世界上,“穆斯林世界是一种正在探寻其在历史上的独立地位的举足轻重的文明。”①(①《抓住时机》,第160~161 页。)
在20 世纪以前的人类历史上,盛极一时的伊斯兰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曾两次迫使人们不得不将自己的目光转向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由阿拔斯王朝建立于8 世纪中叶的伊斯兰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从公元750 年至公元1258 年,整整延续了700 年。仅仅问隔不到两个世纪,奥斯曼帝国又在14 世纪初崛起,到15 世纪初,其疆域已从多瑙河上的布达佩斯连绵到底格里斯河上的巴格达,从克里米亚延伸到尼罗河第一瀑布。这个庞大的帝国一直存在到19世纪,对我们来说,19 世纪就是昨天。
但是我们对昨天的东西已经很陌生了。我们对阿拉伯穆斯林世界这个“举足轻重的文明”所知道的似乎就是《一千零一夜》、“阿里巴巴”和那里的石油。《简明伊斯兰世界百科全书》的中译者把这种情况解释为:“由于种种原因,国人现在的目光向着西欧、北美”。②(②《简明伊斯兰世界百科全书》,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 年,第21 页。)其实,不光是中国人,据尼克松说,“美国人中间了解伊斯兰世界的丰富遗产的人也很少。”③(③《抓住时机
》,第159 页。)人的目光有时是很短浅的。人们往往看到了现实,就忘记了历史,或者反过来,想起了历史,就忘记了现实。在对待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认知方面,这个缺点表现得特别明显。
阿拉伯人的故乡是阿拉伯半岛。虽然半岛周围也是他们居住的地方,但半岛是阿拉伯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这个半岛位于亚洲西南、北界叙利亚沙漠、东接波斯湾、南滨印度洋、西濒红海。那里绝大部分是沙漠地带。直到公元7 世纪以前,当幼发拉底河流域及尼罗河流域的居民,早已创造出灿烂的文明时,被包围在高山大海中的半岛上的古代阿拉伯人,大多数仍然过着游牧的生活。游牧人不事农工,不习商航,专靠放牧骆驼和羊为生,逐水草而居,生活全靠天时,水尽粮绝之时,甚至抢劫,掳掠也成为他们的谋生手段之一。当时文盲遍地,如此生存环境似很难致人类于文明进化之域。然而,仅过了200 年,到阿拔斯王朝前期,这个从荒凉的大漠中走来的民族,不仅有了与基督教教堂和宫殿同样巍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