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流程.docx

格式:docx   大小:58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流程.docx

上传人:小熙 2022/3/29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流程.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着色工艺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着色、电泳生产的工艺和操作的技术要求及规范。
2、 工艺流程(线路图)
基材→装挂→脱脂→碱蚀→中和→阳极氧化→电解着色→封): 1/12~1/15 1/6~1/8
槽液温度: 40~45 ℃ 45~55 ℃
碱蚀时间: 1~3min 10~30min
操作要求:
碱蚀时,应打开送风排风机。
碱蚀结束时应尽快吊出型材,流尽槽液后立即转移至水槽水洗,以防型材表面产生碱蚀斑纹或流浪。
严格控制碱蚀工艺参数,确保碱蚀后的表面质量均匀一致。
碱蚀后的型材必须经二级溢流水洗、 上下移动、反倾斜充分洗净型材表面和内孔中的碱液, 以防残留碱液污染其它槽液。
8、中和:
工艺参数:
槽液成分: HNO3: 120~150g/l
槽液温度:室温
中和时间: 2~5min
操作要求:
中和时,型材应上下反倾斜移动,充分中和型材内孔中的残留碱液和去除表面挂灰。
中和后的型材必须经二级水洗后,才能进入阳极氧化槽。
中和后的型材应加强表面质量的检查,检查型材表面的砂面状况、挂灰、有无毛刺、花斑、焊合线等表面缺陷,以便及时
处理、返工。
经常检查中和后的夹具螺丝是否松动,如有松动必须重新拧紧,以确保导电良好。
9 、 阳极氧化:
工艺参数:
槽液成分: H2SO4: 150~180g/l AL 离子 : 5~15g/l
槽液温度: 20±1oC
氧化电压: 14~18V
电流密度: 130~150A/㎡
氧化时间:根据膜厚要求计算。
操作要求:
阳极氧化前必须开启:
a) 整流器冷却水。
b) 槽液循环冷却系统(冷冻机组)。
c) 送排风机。
阳极氧化前必须检查:导电铜座、导电铜铝块、挂具与导电梁接触处的导电状况,并经常打磨。
阳极氧化前必须打开导电铜座的冷却水,并检查导电梁是否弯曲,弯曲的导电梁必须更换,以防烧坏导电座,影响阳极氧
化。
通电氧化前,型材必须放置在氧化槽的中央,确保与两边阴极板的距离相等。
通电氧化前,行车挂钩与导电梁挂钩必须脱开,氧化结束断电后,行车挂钩才能挂上导电梁挂钩,以防发生短路,损坏设
备。
阳极氧化采用定电流密度法, 氧化电流必须根据型材的氧化面积乘以电流密度计算后设定。 着色型材的氧化电流密度必须控制在 130A/ ㎡。
阳极氧化时应经常巡视电压、电流、温度等各种仪表,发现异常应及时排除。
氧化后的型材应检测膜厚,并做好记录,膜厚达不到要求的必须重新延长氧化时间至膜厚达到要求。
10 、 电解着色:
工艺参数:
古铜系 金黄系
槽液成分: SnSO4: 7~10g/l GD: 35~45g/l
NiSO4?6H2O: 20~30g/l SeO2: 8~10g/l
添加剂:与 SnSO4等量 CuSO4: 2~
H2SO4: 15~20g/l 12~17g/l
PH: ~ PH: ~
温度: 15~25℃ 20~25℃
电压: 14~18V 14~16V
着色时间: 20S~15min 2~6min
操作要求:
阳极氧化的型材进入着色槽时必须保持较大的倾斜度,并放置在两极中间,确保左右极距相等。
送电着色时,行车挂钩与导电梁挂钩必须脱开,并静置 ~1 分钟后才能送电着色。
同一种颜色的着色电压必须相等。
古铜槽着色结束时,必须立即起吊,尽快流尽槽液,尽快转移至水槽水洗,充分洗净型材内孔中的酸液后,才能用色板
比色,当颜色太浅时,重新放入着色槽通电补色,当颜色太深时,重新放入着色槽(不通电)或氧化槽后面的酸性水槽褪色(古
铜系列)。
由于金黄色不能褪色,设定着色时间时不宜过长。
着色后的型材应经二级水洗充分洗尽酸水后,才能进行电泳或封孔处理。
11 、 封孔:
工艺参数:
槽液成分: Ni 离子: ~ 、F 离子: ~ 、PH:~ 、纯水槽液温度: 20~30℃
封孔时间:氧化膜厚( um)× 左右(以过到质量标准为准)。
操作要求:
型材封孔前必须经一道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