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北京小清河养老中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北京小清河养老中心
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市海淀区东升乡人民政府
北京华川卓越投资
深圳中成天鸿投资开展
二零一一年七特征日渐明显,国家亦相继采取了许多措施,但由于社会转型及政府职能转换,以及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社会为老龄人的效劳业,无论是现有规模或是开展速度仍严重滞后老龄化进程。以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为例,,,,与兴旺均拥有50—70张比例相比差距甚大。其次,在解决老龄化问题上各地区开展状况亦不尽一致,其中上海市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与多元化开展的方式,使老龄化效劳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如市政府制定了大力“扶持和优惠养老机构的政策,包括在建设养老机构的用地、贷款、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并把每年建立25家养老机构列入每年“为民办实事〞的方案内。2022年全年新增养老床位10084张,其中政府办养老机构新增3855张,社会办养老机构新增6229张。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拥有养老床位89859张,%。全市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4家,新设立社区老年人助餐效劳点119个。完成农村地区养老效劳设施“上海霞光方案〞工程37家,另有5家农村地区养老效劳设施列入了国家民政部“霞光方案〞工程。现上海市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养老政策体系和鼓励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地区养老效劳事业的开展。
3、在北京市建设新型养老中心的探讨
1〕、北京市机构养老床位供给严重缺乏。
老龄化问题在北京市尤其突出。北京市从199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2022年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高于全国近5个百分点
北京小清河养老中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5
。据北京市民政局预测,“十二五〞期间,北京市老年人口增速将到达历史峰值,%,到2022年老年人口将到达360万。到2022年老年人口将到达450万〔如附件1〕。
面对如此严峻的养老形势,北京市政府提出了“9064〞养老效劳模式,老龄人中将有4%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养老。然而从机构养老床位的供需情况来看,2022-2022年供给一直不能满足需求,在北京市政府的不断努力下,。根据北京市民政局预测,在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力度的情况下,〔如附件2〕。据冶金老干部局资料,现在该局老干部申请到养老机构养老的床位,已经排到了2022年,即差不多10年后才能去养老机构养老,而申请的老年人大多数已经7、80岁了,等到有床位时可能已经都不需要了。
2〕、传统养老模式和现行政策,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北京市机构养老床位供给严重缺乏问题。
传统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和政府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养老机构养老模式,近几年虽然社会资金也在举办养老院、养老公寓等,但由于政策、社会环境等问题,开展缓慢、问题多多。因此,急需探索新的养老模式,寻求新的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新路子!
3〕、“政府出地、企业出资、民政监管〞建设养老中心模式和“品牌化运营、亲情化效劳〞的管理模式,是破解目前主要靠北京市机构养老、养老床位缺口巨大的难题,也是发动社会资金、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的新路子。
北京小清河养老中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6
老年公寓的建设是一个投资大、短期经济效益差且投资回报期长的浩大工程。第一、老年公寓工程是公益性工程,不能作为住宅出售,工程建设企业资金压力较大;第二、老年公寓工程一般容积率低,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第三、老年公寓设施的建设也将增大建设本钱;第四、老年公寓工程床位收费一般较低、实现利润的方式较窄,经营压力较大。因此,北京市海淀区东升乡政府联合北京华川卓越投资和深圳中成天鸿投资开展,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调查与可行性研究,提出“政府出地、企业出资、民政监管〞建设养老中心模式和“品牌化运营、亲情化效劳〞的管理模式,是破解目前主要靠北京市机构养老、致使养老床位缺口巨大的难题,也是发动社会资金、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的新路子。该模式的具体特点是:
A、能够解决新建养老机构的占地问题
今后几年,北京市每年需要解决的养老床位都在10多万个。新建养老机构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一方面,利用商业用地建设老年公寓已不可行:2022年,北京市土地市场成交的平均价格近8000元/平方米。如此高的土地本钱,加上高昂的建设本钱,将导致老年公寓床位费很高,致使多数老年人无力支付,最终降低工程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可用建设用地越来越少,而占用耕地建设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