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破伤风患者的护理查房
神经内科ICU病房
基本资料
姓名:张xx,
性别:男,
年龄:58岁,
主诉:张口困难,颈部僵硬疼痛1周
入院诊断::破伤风? ; ;
神经内科ICU病房
基本资料
姓名:张xx,
性别:男,
年龄:58岁,
主诉:张口困难,颈部僵硬疼痛1周
入院诊断::破伤风? ; ; ;
病史简介
查体: T:℃,P78次/分,R18次/分,BP:170/124mmHg
神经系统:神清 ,双瞳圆形等大d=3mm,光敏,面部表情僵硬,张口受限,示齿不能,伸舌不能,颈强直,颈后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肌力4级,双上肢肌张力适中,双下肢肌张力增高。
现病史: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张口困难,表现为口腔不能打开,不能进食,不能作咀嚼动作,言语含混,自觉舌头活动不灵活,伴颈痛,转头时感右侧颈部疼痛明显,偶有双下肢僵硬,否认发热、头痛,否认四肢麻木无力。
3年前不慎跌倒腰椎及右踝关节骨折,行内固定及右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3年前因外伤手术时有输血史。3月前外踝处瘘道、流脓,自行用中药敷贴伤口,3周前伤口流脓未见好转。
既往史
入院两天后患者突发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牙关紧闭,大汗淋漓, 查HR:133次/分,R:30次/分,SPO2:80%;瞳孔直径约4mm,对光反射消失,10分钟后,患者心率进行性下降至65-45次/分,立即予以胸外心脏按压,抢救成功后,SPO2波动在80~85%,听诊患者肺部支气管高调呼气音,呼吸32次/分;予以患者吸痰,立即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减轻炎症水肿治疗,急抽血查动脉血气分析,电话急请五官科拟行床旁气管切开术,并转入神经内科ICU。
病情发展
定义
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etani)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
芽孢的抵抗力极强,煮沸1-3h,10﹪碘酊10分钟,才能杀死。
对干燥抵抗力极强,在干燥的条件下十多年仍有生活力。
破伤风杆菌
病因
破伤风(tetanus)是常和创伤相关联的一种特异性感染。除了可能发生在各种创伤后,还可能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
病菌是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革兰染色阳性。平时存在于人畜的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以芽胞状态分布于自然界,尤以土壤中为常见。此菌对环境有很强的抗力,能耐煮沸
临床表现
肌肉持续性强直收缩
阵 发 性 痉 挛
喉头痉挛窒息
呼吸肌的僵直
临床特点
潜伏期
平均6-10天,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潜伏期长短可能和病灶离中枢神经系统距离、细菌数量、病灶处理有关。
前驱期
一般12-24小时,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发燥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
临床表现
发作期
肌肉持续性收缩 咀嚼肌→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膈肌、肋肌
表现:
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劲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 呼吸困难、窒息
阵发性痉挛
光线
声响
接触
饮水
发作时表现
口吐白沫
流涎
口唇发绀
大汗淋漓
呼吸急促
牙关紧闭
头颈频频后仰
手足抽搐不止
磨
下病危,ICU常规护理,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测生命体征,鼻饲流质饮食,特殊疾病护理,接触隔离。
治疗要点
护理诊断
。
护理诊断
。
护理诊断
。
护理措施
1. 有窒息的危险 及呼吸肌和喉肌痉挛、呼吸道分泌道阻塞有关
及痰液粘稠堵塞呼吸道有关
护理措施
及强烈的肌肉抽搐、自身控制无能有关。
护理措施
及膀胱括约肌痉挛有关。
护理措施
,低于机体需要量 及不能进食有关。
护理措施
肺部和泌尿系感染。
护理措施
:及细菌感染、毒素吸收有关
护理措施
:便秘 及镇静剂导致肠麻痹有关
护理措施
1 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1)将病人安置于单人隔离病房,保持安静、室内避光。
(2)避免各种干扰,减少探视。医务人员说话要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