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导论
第一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二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婴幼儿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至上——世界各国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关注正日益增强。
根据学前
第十六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年龄特征是代表某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通常所说的儿童年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
第十七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所谓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一定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第十八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特征:在一定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是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第十九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4、影响学前儿童心理的各种因素及其起作用的规律
第二十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四、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分支关系: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胎儿到入学前儿童的生理与心理机制的成长、变化规律的学科。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探明其一般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同时,还探究学前儿童的认知、情绪、自我意识、艺术以及社会化等特殊领域的发展规律。
第二十一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的三大领域
生理发展
认知发展
社会性发展
身体、感觉、运动
记忆、思维、语言
自我、他人
第二十二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What 揭示和描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特征与模式
When 揭示或描述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顺序
Why 对该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制
总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描述、解释、预测和干预学前儿童的行为。
第二十三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五、幼教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
(一)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价值
(二)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第二十四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一)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价值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和年龄特征。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解释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原因及机制。
第二十五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二)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分析学前儿童心理
科学施教育人
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第二十六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观的变迁
一、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小大人”
第二十七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二、科学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1、自然主义教育运动
2、进化论的影响
3、科学儿童心理学
第二十八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1、自然主义教育运动
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
洛克的《白板说》
卢梭的《爱弥尔》(自然教育)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恩物)的人本思想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
第二十九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2、进化论的影响
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
霍尔的“复演论”
进化论思想直接催化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
第三十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3、科学儿童心理学
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的创始人。《儿童心理》被公认为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1)时间:1882年;
(2)目的和内容:专门研究儿童(3岁以前)心理特点;(感知,意志(动作),理智(语言))
(3)研究方法:观察法、内省(introspection)实验法,儿童传记法;
(4)影响:被国际上公认是最早的儿童心理学经典著作。十几个版本。
第三十一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体系
一、三个基本关系的问题
问题1:天性与教养之争——环境和遗传哪个更重要?
问题2: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
问题3: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第三十二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问题1:天性与教养之争——环境和遗传哪个更重要?
天性:人们通过生物遗传而天生具备的某些禀赋和特质。
教养:从胎儿期到出生后的环境影响,包括家庭、同伴、托幼机构、社会乃至文化。
洛克与卢梭之争
第三十三页,讲稿共四十四页哦
问题2: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
机械模型:儿童是被动的、完全由外力推动的武器(华生)
机体模型:儿童是一个整体,能主动地选择刺激、组织刺激并创造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