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各位同事: 上午好, 今天和大家共同分析、学习一下在化工安全事故中一些火灾、爆炸事故的共性,从中找到我们需要借鉴的教训。我们知道, 在所有的化工安全事故当中,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一般是共生的,具有危害范围广,造成的损失大,极易发生次生事故等特点。所以我们今天着重探讨一下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近 20 年来,世界化工行业发展异常迅速,由此而引起的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也相继不断。例如: 1973 年和 1974 年日本连续发生的石油联合企业火灾爆炸事故,不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还严重污染了周围海域。 1975 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比利时公司安特普厂年产 15 万t 的高压聚乙烯装置,因一个反应釜填料盖泄漏,受热爆炸,发生连锁反应,整个工厂被摧毁。 1978 年发生在西班牙的因超装和太阳暴晒而导致丙烯酸车间爆炸事故,一次死亡 200 多人。 1982 年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附近一座大型电厂的石油储罐发生爆炸,造成 145 人死亡, 500 多人受伤, 其伤亡之惨重在世界石油储罐火灾中都是罕见的。我国的石油化学工业兴起于 20世纪 60 年代,目前拥有大中型石油化工企业 100 多个,几乎遍布全国。每年为国家提供大量的石油产品、合成纤维、塑料和化肥,以及一些基本化工原料,为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石化工业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也频频发生,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损失。据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1983 年至 199 3 年的统计资料, 在所统计的 114 3 起各类事故中, 火灾爆炸事故占 %,损失却占 40 %,有的毁掉数十台甚至上百台设备,有的毁掉全套生产装置或整个厂房,造成全厂停产,严重影响了生产和经济效益,教训十分深刻。从 20世纪 80 年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转型以来,我们国家化工行业发展异常迅速, 化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工艺简陋、操作工人素质低下, 由此而引起的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也相继不断。(田庄化工厂爆炸事故) 化工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和成品、半成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这些物品一旦遇上火源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且火势凶猛,传播速度快、不易扑救。2. 化工生产大多采用高温、高压或深冷、负压的工艺条件。高温、高压、深冷可以提高单机收率和产品收率,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获取最佳经济效益;负压则有利于易燃料的安全生产。但高温、高压条件带来的物料和设备的不安全性也是明显的,它能够增加物料的活性,扩大爆炸极限的范围,还能够引起设备管路接口变形,造成物料泄漏;负压操作虽较安全,但有可能因设备气密性不高而吸入空气,与可燃物料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低温深冷会使某些含水物料冻结,造成管路堵塞或破裂。由上述原因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危害大,后果严重。 3. 化工的生产方式具有连续化、自动化的特点, 在生产过程中如有一处阀门开错、参数失控、部件失灵、通路受阻或运行中断,就会引起连锁反应,造成毁灭性灾害。 4. 化工的生产设备和装置都是大型化、立体化和集团化,炉、塔、罐,泵、器高大林立,布局集中,管道纵横贯通,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引起连锁反应,而且涉及面大,易形成立体火灾,增加扑救难度,导致严重损失。 5 .化工生产用的动力能源较多,火源、电源、热源交织使用,这些动力能源如果设置不当或管理不善,便可直接成为火灾爆炸事故的引发源。这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在操作条件发生变化、工艺受到干扰而产生异常或因为人为因素等原因造成误操作时,就会发展成为灾害性事故。例如: 1989 年8 月,黄岛油库储油罐因雷击发生爆炸引发罐区大火,震动了全国,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亲临现场视察。大火燃烧了5天4 夜才被扑灭, 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 仅消防队员就有 80 多人伤亡, 12辆消防车被毁,火灾中泄漏出的原油污染了周围大片海域,这场火灾燃烧时间之长、损失之大、消防队员伤亡之多,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 1 次。 1997 年6 月,北京东方化工厂储罐区因乙烯装置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l0万 m2 的罐区成为废墟, 造成上亿元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 化工企业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不仅仅是损坏设备,企业停产,还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危害后果。化工火灾不同于其他火灾,由于化工行业自身的特点,即生产和使用物质的火灾危险性、特殊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建、构筑物特殊等因素,化工火灾具有火灾形式多样、爆炸危险性严重、火灾损失大以及影响大、灭火难度大、消防力量耗费多等特点。 1 .爆炸性火灾多爆炸引起火灾或火灾中产生爆炸是化工企业火灾的显著特点。在化工生产中,火灾和爆炸虽属两种不同性质的事故,但由于连锁反应及其因果关系往往会同时出现或连续发生. 故常常把两者合称为火灾爆炸事故。化工企业以爆炸性火灾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