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查房
一般资料
姓名:胡翠玉 性别:女
年龄:19岁 入院时间:
诊断:病毒性脑炎
主诉:发热一周,头痛呕吐一天,肢体抽搐 3小时
较多或持续脑脊液外漏所致颅内压降低。应多进饮料、多饮水,延长卧床休息时间至24小时,遵医嘱静滴生理盐水等。
保持穿刺部位的纱布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渗液,24小时内不能淋浴。
病毒性脑炎 的相关知识
基本概述
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原发性脑炎。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故又称散发性脑炎。
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的概念区别
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当病毒感染仅累与脑膜时称为病毒性脑膜炎,当感染仅累与脑实质时称为病毒性脑炎,而脑膜和脑实质同时受累时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不同的患者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可自行缓解,预后良好,重者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
病因
很多病毒都可以引起脑炎,其中最为常见的病毒,即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他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EB病毒等。巨细胞病毒多数为胎内感染,后天性仅见于免疫功能缺陷儿
发病机制
病毒自呼吸道、消化道或经蚊虫叮咬侵入人体后,在淋巴系统繁殖,通过血循环感染各种脏器,在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前即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病毒在脏器迅速繁殖可直接破坏神经系统。神经组织对病毒抗原的剧烈反应导致脱髓鞘病变、血管和血管周围损伤,造成供血不足。
临床表现
前驱期多有发热、恶心、厌食、呕吐、视物模糊、肌痛等非特异性症状;其后迅速出现头痛,畏光、喷射性呕吐、惊厥、颈项强直、嗜睡、神智改变等脑实质受累的表现;重者出现昏迷、惊厥持续状态和神经系统局灶体征。
查体可有偏瘫、锥体束征阳性、共济失调、言语障碍、认知障碍。伴有颅压高的病人可有瞳孔大小异常、呼吸异常等。
脑膜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是脑膜病变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包括: 颈强直 Kernig(克尼格)征 Brudzinski(布鲁金斯基)征
颈强直
颈强直是脑膜刺激征中重要的客观体征。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强直,尤其是伸肌。头前屈明显受限,即被动屈颈遇到阻力,头侧弯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头旋转运动受限较轻,头后仰无强直表现。见于各种类型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颈椎疾病等。
Kernig(克尼格)征
Kernig征又称屈腿伸膝试验。患者仰卧位使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被动使屈曲的小腿伸直,当膝关节不能伸直、出现阻力与疼痛而膝关节形成的角度不到135°时为K征阳性。Kernig征阳性除提示有脑膜刺激征之外,尚提示后根有刺激现象。腰骶神经根病变其疼痛仅限于腰部与患肢,而脑膜刺激征时Kernig征为双侧性。
Brudzinski(布鲁金斯基)征
患者去枕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后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当头部被动上托,使颈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不自主屈曲则为阳性
脑脊液检查:区别脑炎的种类
类型
名称
病毒性脑炎
结核性脑炎
化脓性脑炎
白细胞计数×10∧9/L
几十或几百不超过500
500-1000
1000以上
颜色
清晰透明或微浊
毛玻璃样浑浊
乳白色浑浊
葡萄糖
正常
减少或缺如
轻度减少
蛋白
略增高
明显增高
明显增高
氯化物
正常
明显减少
减少
诊断标准
起病急,病情重,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发热、咳嗽等;
脑实质损害表现:精神行为异常、癫痫、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等;
脑脊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基本正常;
脑电波:提示颞、额叶损害为主的局灶性慢波与癫痫样放电;
头颅CT或MRI:显示颞、额叶皮层灶。
治 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
抗病毒治疗:【1】阿昔洛韦-是治疗病脑的首选药,能抑制DNA的合成,为广谱抗病毒药。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主要有恶心、呕吐,血清转氨酶升高,皮疹等。【2】更昔洛韦-化学结构与阿昔洛韦相似,临床用于阿昔洛韦无效的病毒性脑炎与巨噬细胞病毒感染。不良反应是肾功能损害和骨髓抑制,并与剂量有关,停药后恢复。
治 疗
对症支持治疗:对高热、抽搐、精神症状或颅内压增高者,可分别给予物理降温、抗癫痫、镇静和脱水降颅压治疗。
预后
病毒性脑炎急性期通常持续数日至2-3周,但恢复可能较慢,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