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8
文档名称:

《渔歌子》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191KB   页数:1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渔歌子》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住在山区的Jack 2022/3/31 文件大小:19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渔歌子》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1
  课前交流一下:
  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做一个游戏,好吗?待会儿屏幕上会出现三组词语,老师只让大家齐读一遍,看看只读一遍,聪明的你能一下子记住几个词语?(屏幕出示)同学们表现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齐读)不须归。
  师:(指生)志和啊,你为何不归?
  生1:西塞山的风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风景里,不想回家。
  生2:我爱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
  生3:春光这么好,我想多玩会儿。
  2 是啊,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每次垂钓,
  他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师:是啊,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3 让我们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一起
  读——[音乐响起]
  4 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已上千年。来,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
  让它在我们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
  6、后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这首词,里面有一个句子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在大家写文章的时候常常被用到。你觉得是指哪一句?为什么?
  :西塞山??因为景色美丽,一看到美丽的景色,就想起这句诗。
  :青箬笠??
  7、如果朋友看见我在雨中散步,问我,咦,你怎么不回家呢?我可以用一句诗回答他——斜风细雨不需归
  如果有一个人遇到了困难,经历了艰难,他也可以用一句诗安慰自己——斜风细雨不需归
  看来斜凤细雨不仅指自然界的斜凤细雨,还可以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教师小结:现在,到底词会流传哪一句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首诗还会千古流传,一定还会流传下去,从同学们中间流传下去。最后我们在这首音乐中结束这堂课。
  板书:
  美丽如画 景
  悠然自得 人
  兴奋舒畅 情
《渔歌子》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鳜、箬、蓑”。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通过查资料、看注释的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词所展现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内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1、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感受词的音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意思,背诵《渔歌子》。
  教学难点:体会词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在平时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如:《春晓》、《咏柳》、《早春》、《晚春》等。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天所学的这首古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是不一样的?这是一首——词。什么是词呢?【课件出示】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渔歌子》。(板书题目)
  3、解题:渔歌子,词牌名,也是题目,其意思是渔夫捕鱼时哼唱的歌曲。
  4、了解诗人及背景:先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教师补充,最后【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
  (一)、【课件出示古诗并范读】
  (二)、学生自读,读通、读顺。
  1、学生自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的读音)
  2、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词中的读音。(塞:sai sai se )
  (三)、检查指导朗诵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指名都词,师生正音。
  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4、全班齐读。
  (四)、读中想象,理解词意。
  1、学生默读,思考:这首词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物?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板书)
  2、指名反馈学习情况。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聆听,闭目想象画面。交流:学生结合插图口述自己想象到得画面。
  4、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1)、学生交流自己理解的诗句及不懂得地方。
  (2)、教师相机指导,指名说说词意。
  (3)、教师归纳,【课件出示】词意。
  (五)、探究质疑,领悟情感。
  1、这首词中的渔翁为什么在这样的雨天还不想回家呢?词中的渔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