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的教育观--精选文档
我的教育观--精选文档
我的教育观--精选文档
我的教育观
CICI 10090102
我认为教育的真谛在于帮助学生成为既能适应社会又能改造社会的人,实现对自身、对上一代的超越;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于使短期内高考不可能废除,教师还是要教给学生那些应试知识,那么与其花时间抨击、规避,倒不如安然接受这个不能改变的事实(高考依然存在,无法废除),利用那些愤世嫉俗的时间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怎么把应试内容以学生接受的方式地教给学生)。
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教师是鲜活的,是有思维的,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去选择更贴合学生兴趣、思维等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人”教,蹲下来与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充满兴趣、对身边事物的发生充满好奇心,让学生能为“每天多认识世界一点”而满足欣喜,从而取代那种死记硬背、扼杀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模式——逼迫学生像机器一样做题,不清楚为什么学,对周遭的一切也麻木不仁。
培养学生丰富的社会属性和鲜活的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应该帮助每个学生建构独特的丰富多彩的精神家园,培养其丰富的社会属性,帮助他们走向生活,走向未来。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承担着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重任,他们不仅要继承人类文化的精华,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更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建设社会和变革社会。
我的教育观--精选文档
我的教育观--精选文档
我的教育观--精选文档
从个体社会化的角度分析,个体的社会属性包括个体掌握社会文化共同体的知识和价值规范,并逐步形成作为社会文化共同体成员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行为方式等。从个体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分析,社会人都是作为家庭成员、社会公民和职业者而存在的,因此人的社会属性可概括为人承担这些角色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即生活素质、公民素质和职业素质。生活素质是指个体作为家庭成员所具有的生活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生活态度等。公民素质是一定社会或等的素质要求与规范,是对公民全面的、基本的要求,主要包括政治、法律、心理、道德、文化、审美等素质。职业素质是指职业劳动者的专业素质,是个人生存和改造社会所需的素质,是更高层次的富有个性色彩的社会属性,生活素质和公民素质是一般的、基本的、普遍的素质,职业素质是特殊的、专业的、个别的素质,生活素质和公民素质是相对稳定的、规范的,职业素质是变动的、充满创造性的。三者作为社会属性的不同方面相互支撑,具有内在统一性,教育相应地应分为生活教育、公民教育和专业教育三个方向。
生活教育是培养家庭观念、家庭责任感、生活态度和情趣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使人学会生活;公民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教育,使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专业教育是培养人专业素质的教育,使人谋生、乐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现代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生存,即现代教育的目标。由于多种原因,我国教育目前更多偏重于谋生领域的专业教育,使本该丰富的教育过于单一化,教育的谋生功能被强化。教育不应只为人的生存服务,更应为人享有健康、幸福的生活服务,并以培养具有健全、丰富社会属性的人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又必然要求教师观照每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