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研究.pdf

格式:pdf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研究.pdf

上传人:一文千金 2012/1/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研究.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 46卷第 3期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Vol. 46 No. 3
2006年 5月 J 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May, 2006
· 技术经济与管理·
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研究
李辉, 张旭明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5)
[摘要] 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为对产业集群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和促进创新这一问题
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论解释, 运用古典、新古典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方法, 结合实地调研, 深入剖析
了产业集群协同效应的内在机理。从系统协同效应的视角, 揭示了产业集群的理论根源: 产业集群
是一个区域经济系统, 具有分工协同、制度协同、集聚协同和竞争协同等四方面的协同效应, 即高
度专业化促进收益递增、交易制度优化提升市场效率、从外部经济中获取成本降低的力量及成本差
异创造竞争优势。各种协同效应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产业集群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和促进创新。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协同效应; 专业化; 创新
[中图分类号] F42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22834 (2006) 0320043208
[基金项目]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精品项目(2004JP010)
[收稿日期] 2005 - 01 - 12
[作者简介] 李辉(1956 - ) , 男, 吉林白山人,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产业集群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经济学家马歇尔以其外部经济理论
对专业化产业区起因的分析开创了产业集群研究的先河, 其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鲁格曼的规
模报酬递增理论、波特的钻石体系理论等经典理论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竞争优势进行了深入
研究。目前, 国内外学者围绕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演进机制、技术创新、网络组织、优化升
级、培育策略、风险控制等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应用、案例和实证研究。然而, 对于产业集群所具
有的降低成本和促进创新的功能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一基本理论问题, 理论界尚未提供令人信服
的解释。笔者认为, 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产业集群具有协同效应。目前, 还没有学者针对产业集
群的协同效应进行专门的研究。本文希冀通过对产业集群协同效应的界定和剖析, 获得对其机理
的深刻理解。
一、产业集群及其协同效应的界定
我们认为,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 围绕某一产业, 由大量具有纵向协作关系或横
向互补关系的专业化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高度聚集形成的、呈现出极强成本优势和创新优势的区
域经济系统。从集群企业关系来看, 产业集群有两种基本类型: 一是科层型集群。这类集群围绕
· 34 ·
一个或少数几个核心企业运行, 核心企业与大量的外围企业是主辅关系, 核心企业通常是有规
模、技术、品牌或市场优势的大型企业, 如日本丰田城的汽车产业集群。[ 1 ] 二是网络型集群。
这类集群一般由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构成, 各企业独立性、自主性很强, 对其他企业的控制力
很弱, 企业间是单纯的分工协作和竞争合作关系, 如广东乐从的家具产业集群。
不论何种类型的产业集群, 都必须具备四个质的规定性: 一是空间属性, 即地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