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自救器的简介使用方法.ppt

格式:ppt   大小:929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自救器的简介使用方法.ppt

上传人:卓小妹 2022/4/1 文件大小:9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自救器的简介使用方法.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自救器的简介使用方法
第一页,讲稿共三十页哦
自救器是一种轻便、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迅速、作用时间短的个人呼吸保护装置。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煤与***突出等事故时,工人员佩戴,免于中毒和窒息之用。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入好:拔出启动针,使气囊逐渐鼓起,立即拔掉口具塞并同时将口具塞入口中,口具片置于唇齿之间,牙齿紧紧咬住牙垫,紧闭嘴唇。
(6)加好鼻夹:两手同时抓住两个鼻夹垫的圆柱形把柄,将弹簧拉开,憋住一口气,使鼻夹准确的夹住鼻子。
第十四页,讲稿共三十页哦
(7)调整挎带:如果挎带过长,抬不起头,可以拉动挎带上的大圆环,是挎带缩短,长度适宜后,系在小圆环上。
(8)退出灾区:上述操作完成后,开始退离灾区。途中感到吸气不足时不要惊慌,应放慢脚步,做深长呼吸,待气量充足时再快步行走。
第十五页,讲稿共三十页哦
第十六页,讲稿共三十页哦
第十七页,讲稿共三十页哦
十、ZH30D隔绝式自救器的注意事项
(1)携带待用时,任何场所不准随意打开自救器上壳;如自救器外壳已以外开启,应立即停止携带,作报废处理。
(2)在井下工作时,一旦发生事故征兆,就应立即佩戴自救器,马上撤离现场。佩戴自救器要求操作准确迅速。
(3)佩戴自救器撤离灾区时,要冷静、沉着,最好匀速行走。
第十八页,讲稿共三十页哦
(4)在整个逃生过程中,要注意把口具、鼻夹戴好,保持不漏气,绝不可以从嘴中取下口具说话。万一碰掉鼻夹时,要控制不用鼻孔吸气,迅速再夹上鼻夹。
(5)吸气时,比吸外界正常大气干热一点,这表明自救器在正常工作,对人体无害,千万不可取下自救器。有时在佩戴时,感到呼吸气体中有轻微的盐味或碱味,也不要取下口具,这是由于少量药粉从药层中被呼吸气流带来而产生的,没有危害。
第十九页,讲稿共三十页哦
(6)当发现呼气时,气囊瘪而不鼓,并渐渐缩小时,表明自救器的使用时间已接近终点。
(7)本自救器属于一次性佩戴使用产品。
(8)过期和已使用过的自救器,不允许修复使用。

(9)在佩戴过程中,万一启动装置失灵,同样可以使用,只需向气囊深呼一口气,仪器照样工作。
注意
第二十页,讲稿共三十页哦
十一、***与煤尘爆炸事故时的 自救与互救
1.防止***爆炸时遭受伤害的措施      当井下人员一旦发现***爆炸时,要沉着、冷静,采取措施进行自救,具体方法是:
背向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闭住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最好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暴露面积,以便减少烧伤。为什么要立即卧倒呢?这是为了降低身体高度,避开冲击波的强力冲击,减少危险。
第二十一页,讲稿共三十页哦
2.掘进工作面***爆炸后矿工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如发生小型爆炸,掘进巷道和支架基本未遭破坏,遇险矿工未受直接伤害或受伤不重时,应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佩戴好后迅速撤出受灾巷道到达新鲜风流中。对于附近的伤员,要协助其佩戴好自救器,帮助撤出危险区。不能行走的伤员,在靠近新鲜风流30~50m范围内,要设法抬运到新风中;如距离远,则只能为其佩戴自救器,不可抬运。撤出灾区后,要立即向矿领导或调度室报告,派矿山救护队抢救。     如发生大型爆炸,掘进巷道遭到破坏,退路被阻,但遇险矿工受伤不重时,应佩戴好自救器,千方百计疏通巷道,尽快撤到新鲜风流中。如巷道难以疏通,应坐在支护良好的棚子下面。或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建立临时避难硐室,相互安慰、稳定情绪,等待救助,并有规律地发出呼救信号。对于受伤严重的矿工,也要为其佩载好自救器,使其静卧待救。
第二十二页,讲稿共三十页哦
3.采面***爆炸后矿工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如采面发生小型爆炸,进、回风巷一般不会被堵死,通风系统也不会遭到大的破坏,爆炸所产生的CO和其它有害气体较易被排除。在这种情况下,采面爆源进风侧的人员一般不会严重中毒,应迎着风流退出。在爆源回风侧的人员,应迅速佩戴自救器,经安全地带通过爆源到达进风侧,即可脱险。     如采面发生严重的爆炸事故,可能造成工作面冒顶垮落,使通风系统遭到破坏,爆源的进、回风侧都会聚积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为此,在爆炸后,没有受到严重伤害的人员,都要立即打开自救器佩戴好。在爆源进风侧的人员,要逆风撤出;在爆源回风侧人员要经安全地带通过爆源处,撤到新鲜风流中。如果由于冒顶严重撤不出来,首先要把自救器佩戴好,并协助将重伤员转移到较安全地点待救。附近有独头巷道时,也可进入暂避,并尽可能用木料、风筒等建立临时避难硐室。进入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