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村寨镇化、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村寨镇化、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22/4/1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村寨镇化、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村寨镇化、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
[摘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被认为是系统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民族地区由于资源禀赋差异,较低的城镇化水平制约了其乡村旅游的发展。“村寨镇化”是基于特色村寨、城镇化、乡村振兴势,积极主动融入乡村振兴与城镇化的进程中来,充分利用资金、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完善村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妥善处理现代与传统、保护与发展间关系,获得部分城镇功能并与周边城镇功能实现对接,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过程。”
从“村寨镇化”提出的背景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滞后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成为阻碍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短板”。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党和国家对长期以来农村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在新常态下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村寨镇化”的构想为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它的实质即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原则指导下,依靠“政策先行、科学规划、多方参与、明晰权责、模式多元”的多方保障,构建适应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系统工程。而乡村旅游促进产业融合、优化城乡布局的功能与村寨镇化的内涵有颇多契合之处。下文将从乡村旅游、村寨镇化、乡村振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村寨镇化、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关系分析 村寨镇化与乡村旅游。根据政策要求,少数民族村寨必须是“少数民族人口聚居且比例较高,主体民族为世居少数民族;村寨民族特点比较突出,对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具有一定价值”。因此,具有乡村性和民族文化特色是民族地区村寨的重要特点。基于这样的特性,发展乡村旅游对村寨镇化的作用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化村寨空间布局,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拓展村寨空间;二是促进村寨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三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充实村寨居民收入;四是吸引外部资本,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五是不同文化交流引发的观念变革,丰富民族文化内涵,塑造现代文明意识。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关系,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螺旋上升、层次推进”的过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的各个参与主体参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主动对其产业定位、空间布局、主客交流、运行机制、經济效益等各项发展状态进行调整,以对接各项政策资源,实现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这些调整的结果直接作用于乡村旅游的发展状态,实现乡村旅游发展质量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和实施,同时进一步优化驱动力,实现发展状态的再调整和再优化,如此循环往复下,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也更接近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
乡村旅游—村寨镇化—乡村振兴。城乡二元体制造就了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奇迹,各大中城市在乡村资源要素的供给下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也随之凸显,农村凋敝、人口空心化、农地闲置、乡风民俗逐渐流逝,乡村成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在民族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少数民族村寨不断消失和空心化、乡村文化和民族文化不断被削弱、村寨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弱化、离心力加强等。但是,民族地区城乡差距加剧的根源并不在于本地区城镇化水平过快,而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恰恰相反